孙才仁:金融专家、山西证监局局长
张广慧:山西省国信投资集团总经理、山西证券董事长
张坡:运城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
新闻背景
5月上旬,本报刊发报道《晋企上市为何慢吞吞》,引起资本市场人士的热议、共鸣。山西证监局局长孙才仁在博客转载该文,网友纷纷跟评,为推进晋企上市出谋划策。
企业上市进程慢、数量少,是山西利用资本市场的短板。在A股2469家上市公司大军中,34家晋企的身影格外寂寥。在证监会排队的700多家拟上市企业中,数量仅3家的晋企几可忽略不计。
晋企上市,慢在何处?难在哪里?路在何方?记者就此对话省内三位资本市场人士。
为什么要抓企业上市
○助推地方经济实现转型和内涵式增长
○帮助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塑造新晋商
记者:从全国层面看,山西企业上市处在什么水平?
孙才仁:山西上市公司“块头”大,煤焦特色鲜明,目前,3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4500亿元,在全国居第11位。但上市公司数量少,居全国第20位,最近几年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加大趋势。江苏江阴、福建晋江仅是县级市,但已分别有了33家、39家上市公司。晋江在2007年还只有5家上市公司,5年时间新增34家。同样时间,我省只新增7家。现在国内有5个省市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了200家,就连中部的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数量也是我省的2倍,我们在竞争中确实落后了。
记者:企业上市为何受到各地重视?
孙才仁:推进企业上市,是实现“资源资本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使地方经济实现转型和内涵式增长。这几年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空前,但我发现,许多地方原本就有不少好企业,只是未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发展壮大,我称之为“灯下黑”现象。这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存在误区,过多重视数量型增长,不擅资本经营,导致摊大饼式的扩张。
记者:抓企业上市,有助于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
孙才仁:正是。招商引资是输血,利用资本市场做强现有企业是造血。省内一家民营药企,上市前资产只有10亿元左右,上市后一次融资就超过10亿元,企业资产在2年内扩张了4倍多。上市撬动的投资和资产扩张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我省推进转型综改,企业是主体,所以不仅要抓招商引资,增加增量,更要眼睛向内,抓现代金融和企业上市,栽树种草、悉心浇水施肥,培育龙头,盘活存量。
记者:张广慧董事长带领山西证券成功上市,对此一定深有感触吧?
张广慧:是的。原来山西证券是一家地方券商,上市时,一次融资30余亿元,扩充了资本金。企业上市后有一个优势,可以少用或不用现金,通过资本运作、发行股份来并购别的企业,迅速做强做大。最近,山西证券正通过这种方式,跨行业收购老牌期货公司格林期货。
孙才仁:所以,按传统滚雪球方式发展是爬楼梯,上市发展是乘电梯。
张广慧:从更长远角度看,上市能帮助山西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塑造新晋商。因为上市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后,全社会来监督你,企业决策经营就不容易犯错,这就弥补了一些国企、家族制企业的不足,有助于延长企业的生命。
企业上市难在哪里
○经济基础薄弱,重视不够
○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
记者:同在一个资本市场,为何我们用得不够好?
张广慧:有客观原因。我省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相对较弱,得到的金融支持较少,企业上市底子太薄。近年通过经济转型,正在形成大批量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但毕竟处于成长初期,从起步到够条件上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拿企业改制来说,内地中小企业规范程度远不如发达省份。有的企业房屋土地等资产产权不清晰,有的内部管理不成熟,这些都会影响改制上市的速度。所以同样实力的企业,发达省份改制一年就上市了,我们必须完善各种手续,好几年才能改完。例如我们保荐同德化工上市,整整用了5年。
孙才仁:还有一些客观原因。一些地方重视不够,未能把资本市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到位,影响上市工作开展。在县一级基本没有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券商等中介机构力量也不足。但主观原因不能忽略。资本市场再好,如果一个地区、一批企业不重视利用,这个市场等于不存在。我省有9万多户中小企业,股份制企业却只有300多家。企业改制滞后,直接造成上市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为何如此?主要是观念落后,局限了发展空间。
记者:张坡主任多年推动企业改制,接触到的企业家是如何看待上市的?
张坡:多数企业家不懂资本市场,对上市抱有四种态度:一是排斥,多数家族制企业不愿意搞股份制,不愿意上市,担心控制权被削弱。二是畏难,觉得上市很神秘,担心万一失败而受到损失。三是盲目,上市是非常专业的系统工程,应交给专业团队去做,有的企业家自以为是,凭着一知半解瞎指挥,从而走了弯路。四是犹豫,有些企业家摇摆不定,经营形势好时决心很大,不好时又徘徊犹豫,以致延误时机。
记者:看来思想观念落后是最可怕的。
张坡:是这样。一些人只会算小账、死账、眼前账,不会算大账、活账、长远账,其实是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
张广慧: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是各地都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不愿抱团发展,比如闻名天下的醋产业、旅游产业,资源分散,企业规模小,谁都想说了算,至今未培育出一家上市龙头企业,影响了行业做强做大。
孙才仁:上市是企业、企业家脱胎换骨的过程。很多人惧怕这个过程,但恰恰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有世界500强纵横天下。所以只有观念转型,山西经济才能转型。
加快上市路在何方
○转变观念和作风,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抓紧建立四板市场
记者:如何加快晋企上市?
孙才仁:现在上市审批暂停,正是打基础的好时机。政府、企业要赶紧转变观念、作风,改变体制、机制。最近两年,我们实施了“资本市场双千人工程”,培训1000名党政干部和企业家、1000名学生,取得初步效果。但要彻底扭转落后局面,需要各方共同行动。
记者:张坡主任怎么看?
张坡:必须提升资本市场在政府工作中的摆位,强化考核,“逼”着干部去推动企业上市。企业上市慢,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项工作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目标任务要求。建议把资本市场发展列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新增直接融资额、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新增股份有限公司数量三项指标。第三项指标是要害,可以定一个目标,每县每年改制1家企业,持续抓5年,全省新增五六百家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资本市场还愁发展不起来吗?另外,政府要从税收优惠、土地倾斜、奖励支持等方面扶持企业改制上市。
记者:国信投资集团是我省惟一的金融控股集团,山西证券是我省惟一开展投行业务的券商,如何为企业上市提供服务?
张广慧:目前省内多数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不够上市条件,但够新三板、四板挂牌条件。一定要帮这些企业早点实现规范运作。好比一棵树,早修剪的话,它就长得好;要是等变得七枝八杈,再修剪就费劲了,也不容易长成栋梁之材。所以我们想为此做一些事情。
记者:准备怎样做?
张广慧:一方面,山西证券有多年来培养的投行、财务顾问团队,可以对省内企业及早跟踪服务。另一方面,国信投资集团正牵头筹建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也就是俗称的四板。四板相当于资本市场的 “初中”,企业要进来必须改制,然后挂牌交易股权,获得融资后进一步做强做大。待达到上市标准后,我们将优先辅导其转板上市。通过四板市场,可以让企业更早地对接资本市场,加快上市进度。如果山西省股权交易中心今年获批,我们有信心让30家省内企业一次性挂牌成功。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企业上市有窗口时间,一旦错过,可能要等好多年,所以提高效率最关键。各级政府、企业,应该以实干精神来推进企业上市,实现晋商金融梦、山西转型梦。
本报记者 张巨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