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创业是艰难的,但也是幸福的”(图)

时间: 2013年05月30日04:20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赵红芳在打理自己经营的药店


本报记者探访运城空港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感受创业者的乐观和坚强


在运城市空港开发区,有这样一个专为有创业理想或者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们提供的“自由天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这里创业,免营业税,免三年房租,同时提供免费而良好的物业服务……


该基地的前身设计,是一个农贸市场,占地73亩,拥有商铺270个。2005年由某私营企业建成后,由于位置较偏而少人问津,常年空置。2010年,运城市政府着手将此市场转化为大学生创业园区,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来此创业。2012年4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正式挂牌,凡进入该基地创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1年时间内,大批大学生慕名而来,原有空置商铺逐渐招满,目前,270个商铺中,近80%是由大学生经营。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有699万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成为“热词”。空港北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挂牌一年之后,呈现出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有哪些启示?5月28日,记者专程赶往空港开发区探访。


“冷清”铺面火热生意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进入基地时,首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商铺都关着门。在记者的印象中,基地里应该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但呈现在记者面前的场景却稍显冷清。难道是生意不好,都停业了吗?


见到基地主任王科峰,听了他的介绍才知道,铺子的生意都还好,之所以不开门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经营方式,那就是批发零售相结合,店铺营销与送货上门相结合,“店主们每天大约开半天店,以满足零散顾客的需要,另外半天则是出去跑客户、送货上门、做批发”。“这是商户们根据基地现状,摸索出的最有效的经营方式。”王科峰说。


空港开发区距离运城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省级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基地位于北区,南紧靠村庄,北临机场大道,东面是一条没修好的路,西面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小区工地。偏僻环境,决定了基地能够辐射到的消费人群是有限的,顾客数量少,消费能力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很多店铺来说坐等顾客显然行不通。“但是,基地有一个很强的优势,就是商铺的设计。每间商铺都有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提供了充足的放货空间。”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科科长魏泽峰说。他受政府委派,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运作,“当初选择这里作为创业孵化基地,商铺设计是入选原因之一,商户们能以基地为根据地,主动出击,跑市区联系客户,每天开半天店,送半天货”。


王科峰是作为商铺开发方的代表出现的。“这样的方式有效避免了被动经营的局面,因此每个月的营业额都还不错。”他说。“天一调味”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经营着。记者来到这家店铺门口时,店老板正忙着把成箱的鸡精往一辆面包车里装,准备送进市区。记者注意到,不少商铺门口都停着面包车,都是用来送货的。“天一调味”店主叫王书香,运城市夏县裴介镇人,2004年毕业于运城学院。毕业之后,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迟迟没有就业。结婚后,她和毕业于运城机电工程学校的爱人乔国胜商量,决定还是自己当老板,开个店,做自己的生意,“于是就开始地毯式搜索,找合适的店铺”。“我们找到这里时,发现这个市场很大,政策很优惠,对于我们这种缺资金、少经验的年轻人来说,作为一个创业平台是再合适不过了。”乔国胜说。经过筹划准备和考察,他们决定代理福建一家调味品厂的产品。2012年5月,“天一调味”正式挂牌营业。“我们的客户对象是市区内各大饭店和农贸市场的调味品摊位。”经营一年来,客户群逐渐稳定下来,并且老客户带新客户,销售额稳中见长,“如今的月营业额已接近两万元”。“我们对现在的经营状况十分满意,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乔国胜扶了扶眼镜,踌躇满志。


“富二代”拿卖菜当事业


在创业基地,要问哪一家店经营得最好,人们几乎一致推荐位于基地正中央的“蔬菜平价超市”。


随后了解到的情况颇让记者意外:这是一个包括“富二代”、海归生、本科生以及自考本科生等9人的创业团队,他们创建的这家以经营蔬菜为主、粮油为辅的店铺,在极短时间内就获取了效益,赢得了口碑。


记者采访时,这家超市因为经营太好,开始进行扩建和装修工程。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工程完成后,超市将由原先的300平方米变为700平方米,目的在于大大提高供货能力。


中午时分,记者见到了这个创业团队的队长周杰。周杰是位实实在在的“富二代”,他的父亲经营着建材、电子等多个项目,家庭条件极为优越。他本人2006年毕业于北京自修大学,先后在北京一家物业公司以及晋中寿阳的一家电厂打工。“为什么不子承父业?”记者问。周杰回答得很干脆,“他是他,我是我,我希望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


周杰称,他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业,“创业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去工作,而就业很多情况下就是让工作选择你。”。


在这个基地,他找到了。然而一开始他的创业思路就令人大惑不解:卖菜。“很多人都认为经营蔬菜很麻烦,但我觉得只要找对路子,这会是个非常好的项目。另外,蔬菜老百姓每天都离不开,做蔬菜,意义大。”周杰说。


该团队的9人均有大学文凭。如胡鑫林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吴波毕业于西南大学,还有一位叫陈霖的队员,毕业于新加坡培根学院。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就是队长周杰,今年刚满30岁,最小的一位1991年出生,大学毕业不久。


2012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筹备挂牌,得知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然后相遇相识。其他8个人对周杰做蔬菜的计划一致认同,愿意联手创业。就这样,2012年3月20日,“蔬菜平价超市”正式开始营业。


刚开始,超市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顾客少。怎么办?他们骑着自行车到附近的村庄和居民区散发传单。他们相信,只要顾客来过一次他们店,以后就会常来,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绝招”——所提供的蔬菜是本市最低价。这个“绝招”,在于他们选择了最佳的进菜渠道:下田间、跑地头,与多家菜农商议合作,店里的菜从地头直接拉到店里,西红柿、黄瓜和辣椒等鲜菜的价格,经常是别的地方的一半。


他们的销售方式,同样是批发兼零售。于是,“蔬菜平价超市”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每天早晨6点,店门还没开,来批发菜的小贩就开始在店门外排队,门打开的一瞬间,他们一拥进店,守店面的4个员工几乎忙不过来;到了7点左右,散客们就来了,排队买菜,排队结账,又是一番兴隆场面。“每天进店的散客最多时超过300人次,而且经过上门推销联系,开发区以及市区的一些饭店也开始由我们供菜”,周杰说。


开业短短一个多月,“蔬菜平价超市”营业额已超过了20万元。


这两天,渔业专业毕业的吴波被派往四川考察渔业项目,“超市计划增加水产品,而且也要做到‘直通车’,直接从养殖基地拉到店里。”“重开的超市不仅面积扩大,而且会增加两个保鲜库,三个冷藏库。我希望我们成为空港区最大的蔬菜供应商,我们会给更多的大饭店、菜商以及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菜。”周杰说。


因为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团队成员之一、毕业于长治医学院的张晓媛不久后就要离开这个团队,但她表示,“毕业后就回来,还要在这里工作”。


因为乐业所以安居


赵红芳和孔令华,都是在2012年之前进驻基地的商户。


赵红芳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在这里经营着一家药店。药店干净整齐,各种药品码放有序,一见到她,记者就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精干利索的人。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进店买药的顾客不断,记者想和红芳说一句完整的话都难。


2009年,赵红芳考取了药剂师资格证,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开药店了。她家在空港开发区南区的黄家卓村,离此不算远,经过斟酌,便决定在这里开店。她是学医的,因此,“拿药准”成为她的特色。顾客买药时,她首先会问病人的症状,根据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由于顾客多数为附近的农民及空港建设期间的农民工,所以在治疗效果相差不多时,她能推荐便宜的药就不会推荐贵的药。对于小孩用药,她是谨慎又谨慎,尽量帮顾客选择副作用小的、治疗效果好的药。“卖药是个良心活,也是个操心的活,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她说。记者采访了一位前来买药的顾客,“在这个药店不怕买到假药,再有就是红芳推荐的药效果好,又便宜。在这买,咱放心。”由于常来买药,很多顾客都能叫出红芳的名字。


如今,赵红芳药店每个月的营业额保持在2万元左右。“事实证明,选这里,选对了。”红芳笑呵呵地说,“我没有离开这里的打算,会一直经营下去。”她已经在附近的小区买了房,对现状很满意。


孔令华是运城市垣曲县人,2008年毕业于朔州师范学院,所学专业为计算机。他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名为“万粟大粮仓”的粮油干货店,主要出售米面油及各种干货食材。走进他的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货架以及货架中间的空地,70多平方米的店铺满满当当。毕业后,孔令华先后在上海制版厂和天津一家计算机公司打工,漂泊打工的日子,他总感觉心里不踏实,特想做点什么事情,“2010年的时候,我听说政府正在筹划建立基地的事情,政策挺好。经过咨询,我决定回来试试”。


孔令华进入基地时,虽说优惠政策已经有了,但还没有正式挂牌,商铺没有几家开门的。商户没有形成规模,来的顾客就较少,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低价质优的经营原则,时间长了,老顾客就多了,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客源。如今,他的这个粮油店月平均销售额可达到15万元至20万元。“我现在房也买了,收入也稳定,安居乐业,心里挺高兴的。三年免租期过后,我还会在这里继续做下去。”孔令华一脸笑容地说。


基地因为他们繁荣,他们因基地安家。据了解,不少像孔令华、赵红芳一样经营得不错的商家,都决定在这里扎根,很多在市区或附近买了房,或正在筹划买房安家。


(下转9版)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