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临县兔坂镇:悬在河道上的22户人家(图)

时间: 2013年05月24日03:34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村民家洪水过后下陷的地基和留下的杂物。


洪水过后留下一片惨景。


洪水之后汛期之前的恐慌


住在太原一家养老院的刘凤云老人打电话向记者求助:“在养老院照顾我的一位杨阿姨,家里借了高利贷盖的房子,现在房子要拆了债还没还完,马上就要无家可归了,来帮帮她吧……”


4月25日,记者到养老院见到了刘凤云老人和杨阿姨。在初步了解情况后,5月9日又奔赴杨阿姨的老家——吕梁临县兔坂镇。在那里,记者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沿河道两侧建起的一排排房屋,仿佛是沈从文笔下美丽的凤凰古城,很多房子依山傍水,推窗望去即是美丽的石头山和潺潺流水的小溪;这个千年古镇是个商业重镇,人们将临街的房子作为商铺,经营土特产等,这样一个商贸集散地曾经富裕了很多人。然而,2012年7月27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降临,让河道两侧很多人家的房屋不同程度地损毁,财产也遭受了损失。如今,河道重新规划,6月汛期也即将来临,“悬空”在河道上的22户人家的违建房屋面临被拆。他们多是为了孩子上学从外地迁来,在没有审批的地上借着高利贷修起了这些房子,他们的故事沉重而又悲戚……


洪水冲了房屋没冲高利贷


刘凤云老人口中的杨阿姨,名叫杨来珍,53岁,吕梁临县兔坂镇柴家沟人。家中四个儿子均已成家,最小的儿子借住在三叔的房子里。为了给小儿子安个家,老两口也有个落脚的地方,2010年,杨来珍两口子咬牙花4万多元买了一块地皮,又借了一分五厘的高利贷,12万多元搭起了房屋架子,之后因没钱门窗就没有安装。谁承想,房子还没来得及住人,去年“7·27”特大洪水,将房屋靠河道的阳台冲没了,洪水过后地基下陷,墙体留下几处长长的裂缝,转眼,新房成了危房。“当时发洪水政府说给补钱,后来又说不住人不给补。大儿子也在后面建了房,也被冲成了危房,也说要拆。唉,洪水冲了房屋没冲掉高利贷呀。”杨来珍不识字,根本不知道当时政府给补的是什么钱。“一想起欠的钱,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一年挣的钱连高利贷利息也不够还……”


初次见面,杨来珍的朴实、善良和心酸让人难以忘怀。5月9日,记者决定去探访杨来珍的老家。


记者从临县县城出发,乘坐到佳县的公交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盘旋了近一个半小时才到了兔坂镇。随后,记者见到了杨来珍的二儿子高海军。从高海军那里得知杨来珍的丈夫今年也去汾阳打工了,大哥则拖家带口去了宁夏打工。


杨来珍所说的洪水之后政府说好给补后来又没补的钱,都在一个名为“灾民一次性安置明白卡”的单子上记载着。“为切实解决因灾造成房屋受损需修缮加固暂时转移灾民的生活困难问题,根据《临县兔坂镇人民政府关于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确定如下救助标准:一次性生活资料购置费1800元;每月受助400元的住房租赁补贴,连续3个月;每月受助过渡性生活救助费300元/人,25公斤面粉/人,连续3个月;一次据实酌情受助必须的被褥和衣物;一次核定、分期救助房屋修缮加固补贴费3500元/间(1200、1200、1100分三期发放)。”该卡明确写明是“紧急转移安置灾民”,而杨来珍一家受灾时因为房屋未盖好未住人,因此并没有该项补偿,记者后来在采访镇政府领导时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2年7月27日特大洪水过后,县里请省市水利专家现场勘查,并重新设计了一个“十年的防洪标准”,河坝必须重新修,河道两侧影响新河道建设的房屋必须拆,其中就有杨来珍以及她大儿子在内的22户人家的房屋。


22户“悬空屋”全是违建


记者随高海军往家走,看到河道两侧一排排的房屋大多是在河坝上垒砌地基而建,远远望去,仿佛是凌驾于河道之上的“悬空屋”。远望之下,这是个沿河道而建的“美丽古镇”,近看却是另一番“风景”。走进杨来珍家,只见洪水肆虐后房屋裂缝和泥沼还在,悬空的阳台只剩下了地板,曾经面朝大山和河道的入眼美丽都成了而今的恐惧——前望后望全是被冲毁的残破房屋。


看记者拿着相机四处拍摄,很快来了好几户房屋被毁的人家,他们叽叽喳喳不停地说着洪水来临时的恐怖,这一切都让记者仿佛置身于那场灾难。


被毁的房屋受损程度各不相同,有些人家经过简单修葺重新住进了人,更多的房屋却闲置在那里。然而,那些下陷的地基和墙体裂缝足以证明,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危房。


当记者问起河道两边的房屋是否是审批的宅基地,众人异口同声:“不是,兔坂镇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批过宅基地了,大家都是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垒砌好的地皮。一般都在四五万元以上。”既然不是审批的宅基地难道是农田?“也不是,这地不是农田也并没有分给谁家。因为是河坝,原来大家在这里种菜,后来镇上没有地方盖房子了,可人却越来越多,种菜园子的人们就把这些地从河坝下面用石头垒起来平整成‘宅基地’出卖。大家就是从这些人手里高价买的地皮盖的房。”


问起大家是否是兔坂镇的人,大伙七嘴八舌:“我们这边基本都是外来人,原来村里的学校都撤了,家里的孩子小学、初中都得在镇上读,没办法只能搬过来。租一眼窑洞一年也要两千元钱,说什么也只能咬咬牙盖自己的房子。”


于是,他们大多花四五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买了未经审批的“宅基地”,然后再借十多万元的高利贷将房子盖起。这22户人家的房子基本都在2010年左右建成,在洪水来的时候,很多人家只住了一两年。


说起为什么买未经审批的地,答案五花八门:“不给审批么,没有地方盖,只能在这儿盖。”“大家都在河坝上盖,就跟着盖了。”“不在河坝上就得在大山上,肯定还是这里好。”“河坝上盖的房子,还可以开个门市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


40多岁的高贵文告诉记者:“我租了个门市开烟酒副食店,还养个三轮车平时出去打点零工。盖房借了10多万元的高利贷,发洪水时冲了住的房子,还把租的店铺也冲塌了,连带里边20多万元的货还有停着的三轮车,损失了至少30多万元,这些没人给补偿啊。房子拆了的话,我们又得租房,一无所有还得背上一屁股债。”


灾后补助为辅自救为主


带着村民们的一些疑惑,记者来到兔坂镇镇政府,见到了曹孝伟书记:“郝镇长在那边开会,也是关于这些问题。从去年‘7·27’之后,我们一整年基本都在忙灾后重建的事,焦头烂额。”


话没说几句,曹孝伟的办公室来了两个人,其中年纪轻的一个显然喝了点酒吵吵嚷嚷讨要说法,等安抚走了来人,曹孝伟叹气:“工作难做啊。其实我们何尝不想给灾民们多补偿点,可是临县全县6个乡镇7个重灾村,大家的补偿标准都是一样的,是和汶川玉树地震同样的标准。灾后重建本着的原则就是以补助为辅自救为主,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吃穿住问题。受灾时人不在的不存在人员的安置问题,只有房屋拆迁补偿或者维修加固补偿问题。”


说起兔坂镇近二十年未审批宅基地人们不得已在河坝上盖房子,曹孝伟说:“我来了几年,确实没批,再说河道两边就不可能批。要知道十八亿亩红线,那是保命田,不止兔坂镇,很多地方宅基地都不批。那22户人家房屋斜对面就是个小学,河道规划中这些房子是必须拆的,否则一旦有险情危及的就是孩子们。他们的房屋虽说是违建,但是我们也不能强拆,更何况他们是灾民,现在他们都是按受灾后统一的安置标准补偿。”


河道重新规划之后,清淤疏通的同时,河道要拓宽拓深。影响规划的河坝上的房屋要拆,不论违建与否,只要是受灾的都是600元/平方米标准补偿:3口人以下的家庭,超过50平方米补偿50平方米,不足50平方米补偿实际平方米数;3口人以上的家庭,超过70平方米补偿70平方米,不足70平方米补偿实际平方米数。


记者了解到,镇政府尽量遵循原址移民,河道修建好之后可以原址盖房的允许重新盖,如果不能原址修建的政府统一在山上批了一块地皮安置。“补偿的这些救灾款,是社会各界人士捐的,但肯定不够修盖成原来房屋模样,但是盖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是足够了。”曹孝伟说他也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大家的艰辛,但是没办法,“这里是红枣主产区,秋天来的话你能看到漫山遍野都是红枣,一年仅红枣一项收入,多的能达到16万元,少的也有3万元左右。当然那22户,因为孩子上学搬来兔坂镇盖房屋,我们也了解这是事实。”


之后,曹孝伟又说到了6月马上就要来临的汛期。现在河道还在疏通当中,要拆的房子工作难度也很大,但是他说不管怎样,到时候这些居民必须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去。


汛期来临恐慌压上心头


就在发稿前,有村民来电话告诉记者:“房屋马上要拆了,政府也不给划地皮了,让自己再次购买,房子也是要重新盖好之后才给补偿,如果不盖的话钱就不给补了。”显然,汛期来临的恐慌,住在危房里的恐慌,房子被拆无家可归的恐慌,没有地皮没钱盖新房的恐慌,身上债务即将增大的恐慌,全部压在了被拆的22户人家心头。他们的世界里似乎只剩下了一片恐慌!


记者致电曹孝伟,证实了村民的说法,“原来是要给他们在山上批一块地皮,可是成本太大担负不起,现在还是得他们自己购买;房屋补偿问题,确实是要房子盖好之后才给补钱,不盖的话钱不给补,这也是灾后重建条款里明确规定的,为的是确实能够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万一把钱提前给了,假使他们拿去还债或者是做别的,依然没有住的地方;现在房屋还没有拆,如果要拆也是会跟他们谈好之后签协议,可那就是危房,他们住着也不踏实呀。”


记者再次提到关于宅基地购买的问题,曹孝伟的答复是:“镇上还有,先从别人那里买了,只要不是盖在危险地带,等房子盖好之后政府会补审批手续,毕竟是属于灾后重建,如果先审批再盖房估计得到明年了;或者我们建议大家回到原来的村子或者是县城购房,只要盖好房子钱还是会补的。”


但这似乎再次进入了一个个怪圈:因为受灾,房屋被损毁财产遭损失,房屋被拆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就没钱买高额的地皮更盖不起房子;可是如果房子盖不起来,他们又拿不到房屋拆迁的补偿,将更加没钱;他们似乎只能再次走上借高利贷的歧途,重新背上沉重的债务;如果提前将房屋拆迁补偿款发放,他们是否会用以偿还原来建房时背负的贷款,那么意味着更加没钱盖新房;原本是因不批宅基地才将房屋盖在河坝上遭受了财产损失,现在房屋被拆,他们依然拿不到审批的宅基地,只能再次从别人手中购买高额地皮,这似乎又是一个悲戚的轮回;再不然,只能回到原来的村子或者到县城等别的地方去购买,孩子上学问题早已将回去的路堵死了,他们就只能继续呆在兔坂镇或者去往县城等更远的地方,可是,那里真有他们的出路吗?


洪灾已过,但生存艰难的纠结正在“肆虐”;汛期来临,这22户“悬”在河道上的人家又着实让人心悬。


大灾之后,人们生活的艰难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够帮助灾民们渡过难关,尽快重建家园。


见习记者 杨凯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