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太原食品街能重铸辉煌吗(图)

时间: 2013年05月20日04:44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5月15日,整治一新的太原市食品街局部。

本报记者 李兆民摄

有一条街,曾一度繁华一度没落;


有一条街,多少人曾经为它骄傲为它神伤。


对那条街淡却的记忆,被一阵改造春风唤醒——


进入5月,太原食品街重新装修后,部分店铺陆续开始试营业。


始于去年4月的食品街改造,唤醒了老太原人对食品街的记忆,也让食品街内苦苦坚守的餐饮经营者看到了曙光。没落的食品街,还能再现昔日辉煌,迎来又一个春天吗?


由兴到衰食品街成为太原人心中的痛


1985年,太原市旧城改造,把帽儿巷街道两旁的旧房拆除,建成了仿明清建筑的食品街。1986年1月,盛装开街营业的食品街青砖碧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成为太原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食品街建成之初,36家经营各地风味小吃的店铺,凭借全国八大菜系和山西地方风味小吃一度称雄山西餐饮界。实习饭店的过油肉、同顺饭庄的饺子、太原烤鸭店的烤鸭、曲香稍梅馆的稍梅、杨记灌肠店的灌肠,再加上“晋味”十足的大把拉面、转盘剔尖、飞刀削面、猫耳朵、揪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在食品街旁边靴巷居住了60多年的刘利祥老人回忆,那时的食品街食客云集、盛极一时。外地人来太原不到食品街吃顿饭,等于白来太原一回。老街坊们有事没事都要过去转几圈,只为感受那浓烈的餐饮氛围。今年42岁的李斌回忆道:“家里来了外地亲戚,一定会带他们到食品街吃一顿,感觉倍儿有面子。那时的食品街,不管白天晚上,家家生意火爆。”


但是,食品街的红火并没有持续几年。在食品街经营近30年的杨记灌肠店老板杨伟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初,食品街管委会撤走后,步行街开始人车混行拥挤不堪。2001年,食品街北门不准车辆进出,道路不畅人流渐渐减少,很多饭店惨淡经营,有的难以维继开始转行。之后,食品街内音像、副食、服装、电器、棋牌、美容美发等行业如走马灯般频繁更换。”食品街已名不符实、名存实亡。


外滩风尚董事长王建军当年在食品街搞管理工作,他对食品街由盛而衰深有感触,他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市场管理不善,缺乏规范的专业化管理。当时食品街管委会只进行行政管理,缺乏行业管理的经验;停车、交通不便,顾客不方便进出渐渐流失;企业各自为政,餐饮生意不好就转行,品牌效应减小。这些因素导致食品街由乱而衰,逐步走向没落。


食品街成为太原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旧貌换新颜食品街迎来发展春天


5月14日,记者驻足食品街由北向南望去,楼阁牌坊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以往的杂乱、陈旧感荡然无存,装饰一新的明清风貌建筑浑然一体。光鲜的店面门头抢人眼球,泛着青光的大理石路面上闪现“酸、甜、苦、辣、咸”的古体字,书尽山西味道。虽然还有部分铺面空置、部分铺面正在装修,但丝毫不能掩盖食品街的亮丽新姿。


食品街的变化始于2012年春天。去年4月份迎泽区政府就开始动员商家搬迁。听说食品街要启动改造升级工程时,杨伟十分激动:若干年的坚守,终于盼来了发展的春天。


迎泽区政府明确提出对食品街进行产业调整,提档升级。结合食品街明清古风格的建筑设计,投资1.1亿元进行恢复性整治和改造,将食品街打造成为集餐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特色休闲街区。


前行中,遇到正在帮助商户协调解决装修中水、电使用问题的太原市迎泽区城管局市容科科长行行。作为食品街改造工程的参与者,他见证了食品街的变化。


行行介绍,新改造的食品街较老食品街有质的提升,特别是在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上——增加、拓宽了四个出入口,开辟了1.5万平方米的停车场,更换加粗了排污管,接通了管道天然气,改造了高低电压电路,配备了暖气,网络管线改造入了地。同时,食品街绿化、美化工程正同步进行,夜晚的亮化工程也在紧张调试中。经过改造,食品街与周边商贸区的联系更紧密了,行人出入停车更方便了,商户经营更有保障了。


已经开始试营业的黄记煌饭店总经理栗毅表示,食品街周边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值得肯定。特别是餐厨垃圾由管理公司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统一清理的日产日清方式给饭店经营带来很大的便利。


招商理念决定发展方向应该打造什么样的食品街?


改造后的食品街按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方式运作,由太原市迎泽食品街管理有限公司承担。


硬件完善的食品街对招商有了更高的要求。商家报名后,哪些能入驻,哪些不能进,都要经过管理公司的严格筛选,品牌、特色都是硬杠杠,同时还要兼顾多元的餐饮形式,又要避免同类同质的餐饮形态共存。现在商铺和山西特色小吃城的招商工作还在进行中。


管理公司提供的商铺统计显示,已确定的近30家餐饮企业各有特色,拿渡麻辣香锅、福州捞化、披萨猎手、老北京卤煮火烧等听名字就很新奇。但山西特色餐饮企业为数较少,仅有六味斋、晋韵楼、杨记灌肠、雁同楼4家。


深入采访中,与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谈及山西特色餐饮应该在食品街中占到多大比重,应该打造什么样的食品街时,意见却并不一致。可以说,食品街的招商理念,决定着食品街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愿具名的王姓业内人士认为,食品街发展要着眼未来,放宽眼界。哪怕是少收点儿租金也要把郝刚刚羊杂割、清和元、老鼠窟、认一力、太原面食店等老字号,甚至浑源凉粉、平遥碗托等极具山西特色的小吃请进食品街,使山西特色小吃占到总店铺数的1/3以上。要把山西特色餐饮做成品牌,带动餐饮业发展。业内专家认为,我省很多老字号没有进驻食品街是有理由的。有的本身就在食品街附近,没必要再进;有的则担心负担不起食品街的房租,不能长久经营下去。


舌尖上的美味,其影响力不可小觑。一个没有地方特色的食品街,对本地人缺少亲和力,对外地人没有吸引力。纵观全国叫响的小吃城,都是立足于本地风味特色发展起来的。到天津特色美食小吃一条街,首先想吃的是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到西安回民街最先想到的是灌汤包、羊肉泡馍;四川锦里的麻辣豆花、叶儿粑、四川凉面也都是当地特色。这些地方的小吃街,不仅是吃饭的地方,还发展成为了旅游景点。承载的也不仅仅是食品,还有当地的历史文化。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黄金地段的食品街就应该当黄金用。依托柳巷、钟楼街繁华商业区的本地人流优势,引进国内外餐饮品牌,先满足本地人的需求是基础。毕竟山西小吃类食品价格低、利润薄,难以支撑食品街商铺的租金。


其实,外地人到太原食品街能吃到什么山西特色食品,还真是个大问题。试想一下,外地人来食品街想吃一碗山西面食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山西这个面食大省将情何以堪?


还有人建议,食品街招商要实现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统一,不能仅靠一家经营公司包打天下。需要政府部门介入,定出主基调,从保护山西特色餐饮的角度出发,给本地特色餐饮企业提供房租、税收等优惠减免政策,扶持山西特色餐饮品牌做大做强。


一条食品街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品位,通过食品街想要向世界传达什么情感和信息,的确需要深思。


真心希望,太原食品街重铸辉煌。


本报记者 谢昌民


借力打造小吃品牌


山西特色小吃保守估算也超过了200种。仅在太原,上世纪60年代时,贾家豌豆黄(豌豆糕)、晋阳饭庄的过油肉、老鼠窟元宵、认一力蒸饺、清和元的头脑稍麦、开化寺的葱花烙饼(脂油饼)、糖醋鱼、清徐的孟封饼等就被评为太原市十大小吃。


然而,我省的地方小吃基本上是藏在深山人未知。众多特色小吃偏居一隅只在当地发展,没有摆脱地域的限制走出来。山西特色小吃不仅仅是美食,还积淀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扮演着传承历史文化、助力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重要角色。山西特色小吃没有走出山西在全国发展是极大的资源浪费,特色小吃内在的历史文化得不到传扬是山西的损失。


眼见外地小吃在山西攻城掠地,山西小吃遭受挤压日益萎缩,甚至经营困难难以维继,传统制作技艺面临失传。我们怎能不着急、不心痛。


山西不缺特色小吃,缺少的是能展示特色小吃,扶持特色小吃做大的平台。假如山西特色小吃能以食品街招商为契机,步入食品街这个大平台,小吃借食品街风威,食品街借特色小吃火势,打响两个知名品牌,是食品街与山西特色小吃的双赢,更是山西之幸。


谢昌民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