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爱织梦”的中学生托起一个个公益梦想(图)

时间: 2013年05月20日03:43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太原十二中分社成员在省城公交站台义务维持秩序(资料图片)


去年成立于太原的这一学生公益组织,目前成员已近千人

太原有一群中学生,他们闲暇时间不打篮球、不玩电脑,而是全身心投身公益。他们创建的 “爱织梦学生公益”组织,今年还不到一岁半,却已发展到近千人的规模,且遍布太原市很多中学。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组织过多次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的中学生公益组织中,也堪称佼佼者。


这群中学生为何要做公益?如何平衡学习与公益的关系?近日,记者对“爱织梦”的成员进行了采访。


彭灿说,公益这条路他一定会一直走下去。无论将来考到哪所大学,都会在那里建立“爱织梦”分社。


一次经历点燃了他们的爱之梦


彭灿,17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爱织梦学生公益”总负责人。


在今年2月7日成为“爱织梦”的总负责人之前,彭灿的身份是“爱织梦”的发起人。而在2012年3月之前,他只能算是一个公益爱好者。他的公益行为,是在路边看见一个乞讨者时,上前投给其几枚硬币;或是在路边看见老人摔倒时,上前搭把手。在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读初三时,曾发生了一件极为令彭灿触动的事。当时,广播里说一个4岁男孩烧伤后没钱做手术,非常凄惨。他想也没想,就让妈妈驱车两小时带自己去医院捐了500元。但那时,彭灿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过着上学、回家两点一线式的生活。


真正促使彭灿和“爱织梦”另外几个发起人一同走上公益之路的,是2012年3月的一个夜晚,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晚上,还在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读高一的彭灿,与在太原市第一外国语学校就读的郝梦、郑智灏等人一起去龙潭公园散步。突然,他们听到一个动听的女声在唱民歌《映山红》。那歌声高亢嘹亮,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几个人走过去,发现唱歌的是个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她唱得聚精会神,浑然忘我,眼睛一眨不眨。他们顿时安静下来,认真地听女孩唱完整首歌。


歌曲结束,围观的人们往女孩脚边搁着的小碗里扔钱后陆续离开。彭灿3人出于好奇,上前询问女孩的情况。就在这时,他们发现女孩竟是个盲女。


盲女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她15岁,先天性失明,出生不久,父亲就抛弃了她和母亲。母亲没有正式工作,只能做些零工养活她,日子过得饥一顿饱一顿。当时,母亲生病卧床,家里连买菜的钱都没了,她只好出来卖唱赚钱养家。


彭灿、郝梦、郑智灏深受触动,想帮助这个盲女的想法也在那一刻油然而生。于是,他们开始认真地讨论成立中学生公益组织的各项事宜。


彭灿、郝梦、郑智灏都是学校模联社成员,先后去北大参加过模仿联合国大会。当时,模联会的名称就叫“爱梦”。为公益组织起名字时,三人不约而同想到了“爱梦”,但又不能照搬,就在中间加了一个“织”字。最终,他们创办的公益组织定名为“爱织梦学生公益”。


做公益使他们变得很快乐


2012年5月1日,“爱织梦”在太原市迎泽公园藏经楼组织了第一次公益行动——“我是你的眼”义演义卖活动,此时距其成立仅过去一个多月时间。


举办此次义演的初衷与盲女有关。自从遇到她后,彭灿、郝梦、郑智灏3人便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不定时会给她送去钱物。接触多了,他们对盲人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举办一次帮助盲童的义演义卖活动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地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我们就是想借这次行动,帮助更多视障儿童。”彭灿说。


活动当天,“爱织梦”30多名成员参加,还有6名太原市盲障学校的盲童助阵。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编排了歌舞、相声,引来游人围观,获得阵阵掌声。尤其是一位名叫刘彤的女同学最令人感动,她的下肢被截除,安装了假肢,但她像正常人一样起劲地跳着街舞,她的精神鼓舞着所有“爱织梦”的成员。


那次活动共募得600多元善款。这笔钱该如何分配?彭灿和他的伙伴讨论后决定,将这600多元捐给太原市盲障学校,由他们代为购买学习用品。


“与后来的行动相比,这次行动显得很粗糙,但它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如果没有这次活动中经历的一些不易,我们也不会成长。”彭灿告诉记者。


“爱织梦”随后组织的几次行动,越来越让彭灿和他的同伴们感到满意。


2012年7月20日,太原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一场名为“用爱唤醒人生”的公益演出在这里举行。表演者不是来自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而是一群十几岁的娃娃和15位老年盲障人士。大家想尽办法亮出了绝活,为的就是想感动戒毒学员。六十几岁的马女士双目失明,但她有一副好嗓子,还弹得一手好吉他。当她的弹唱声在戒毒所的舞台上响起时,许多学员都潸然泪下。演出结束后,一位女学员激动地说,她一直认为自己戒不了毒,看了大家的表演,她突然有了信心,人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给自己找借口。


彭灿在那一刻差点哭出声,“我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落实这次公益演出,我又跑戒毒所,又编排曲目,又联系接送的大巴,所有家人朋友都被我动员起来了。我们的主旨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位学员的话,是对我们这次行动的回报。”


做公益不是学习的绊脚石


2012年10月3日,“爱织梦”的84名成员到太原市各大主要公交站台做义务交通协管员。一整天时间,他们都在用喇叭喊着一句话:“快点站到站台上,车要进站了,注意安全。”2012年11月10日和2013年3月10日,他们又两次组织成员到太原市各大公交站台维持秩序。


2012年11月7日,“爱织梦”在微博上得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完冒小学学生急需冬衣,便立即联系校长卓玛加核实情况。随后,他们募集了40包冬衣,以最快速度邮寄过去。


……“爱织梦”的事迹迅速传播。三中、五中、十二中、十八中、小店一中、实验三中、六十五中……很多中学生申请加入“爱织梦”。目前,“爱织梦”成员已发展到近千人,骨干成员近100位。


作为“爱织梦学生公益”总负责人,彭灿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极为紧凑: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课间十分钟,查看各中学申请加入“爱织梦”同学的申请表;下午课外活动时,则为十二中分社各部长开会,交流工作心得。尤其是最近,因为大部分“爱织梦”分社的负责人都将升入高三,须马上进行换届选举,他们的事情也就格外多。不过,对彭灿而言,做公益从来不是认真学习的绊脚石。放学后,他会认真地写作业、复习当天内容,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彭灿认为,公益和学习并不矛盾,关键是得学会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太原十二中团委老师董伟和彭灿他们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孩子们那种澎湃的公益热情常常把他都感染了,觉得自己的心都年轻了。彭灿的班主任牛小波觉得,做公益可以使中学生更深入地接触社会,体会生活的本质。


本报记者 张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