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中考来临招生告急 高峰到谷底,山西“农校”破冰突围(图)

时间: 2013年05月17日02:10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三晋都市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原平农校的温室生态园,既是对外营业的茶馆,也是茶艺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


“免费入学,就业率百分之百,学生都不来,我也纳闷了!”这是山西畜牧学校招生就业办(以下简称招就办)主任郭红光发出的感慨。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战日趋激烈,农业类学校(以下简称农校)招生更是难上加难。于是,许多学校将自己的“突围”之路,寄托在了升格与学历上升方面,且升格动力越来越强劲。


从“走后门进校”到“免费没人上”


原平农校位于原平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内培训中心、洗浴中心、生态园茶馆、篮球场等设施全部对外承包经营,车辆进进出出,人流不断。与其他学校相比,这座创建60多年的老牌农校,更多了几分商业气息。


“以农为本、多元发展、开放办学”是该校校长贺雄的办学理念。


因不断“大兴土木”,贺雄被人在网上发帖指责“外债累累搞了好多无用工程”,“温室生态园建成茶馆租出去;澡堂成了洗浴中心租出去;实验楼扩建了麻将馆租出去……”


如今,新建教学楼又提上了原平农校的议事日程。


“搞建设是为了发展。希望在3-5年内升格为专科学校。”贺雄不否认自己负债几千万元。让他自豪的是,原平农校去年被评为山西省首批四星级管理学校,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早在2010年的工作计划中,贺雄就提出“吸纳社会优质资源,整合、盘活学校办学资源;在学历教育、成人教育、长短期培训上齐头并进;向大学专科层次稳步迈进,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力争成为忻州市职业教育‘龙头’。”


如今,贺雄的另一个身份,是山西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


“校中厂,厂中校,职校就得打开校门才能办好。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难免被人说三道四。”该校办公室主任贾秀生说。


原平农校创建于1952年,198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中专。多年以来,从原平农校毕业的人,有的担当了政府领导,有的成了农业专家。因此,该校被誉为忻州地区的“黄埔军校”。


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取消分配计划,毕业生不再“统包统分”,没有了改变身份地位的“铁饭碗”,加之大学扩招,农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曾经的风光不再。


2002年,原平农校和山西农业大学联合成立原平农学院,开始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班,毕业后即可以拿到大专文凭。“因为文凭吃香”,2005年至2007年,原平农校的生源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仅2005年,就招了1500名学生。”


而萧条也似在一夜之间。


2008年,国家教育部发文禁止本科院校办专科,全省所有挂靠在山西农大的几所中专学校,全部被叫停大专招生。没有了大专的吸引力,所有农校的招生数量骤然下降,几乎是一夜回到解放前。那年,原平农校全日制学生仅招了34名。


2009年7月,时任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的贺雄临危受命,调任原平农校校长一职。当年10月,原平农校陷入招生骗局漩涡,奔着原平农学院大专学历入学的千余学生排队退学。退学事件使原本生源寥寥的原平农校雪上加霜。1070名学生只留下了100多人……


据贾秀生介绍,原平农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余人,其中包括去年开始招收的“3+2”高职班学生。部分闲置教室出租给了私立学校和各种私人补习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要上中专托关系走后门都进不来,现在免费没人上。全省的农业类学校日子都不好过。”贾秀生感慨。


“送教下乡”祈愿涅槃重生


生源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招不到学生,国家就不给钱。


2009年12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第一、二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由财政按免除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学年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的其他专业,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学校顶岗实习补助。


随后,山西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力,45周岁以下(村干部、基层农业科技户、退耕还林重点户可适当放宽)的农民。


“送教下乡”班实行学分制或学年制,学习期限3-5年。学习期满,颁发职业中专毕业证书。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太原生态工程学校(原太原农校)、原平农校成为首批“送教下乡”试点学校。


“农校的老师将教育送到田间地头,农民不花钱就可以学到技术,不出村就可以拿到文凭,学习热情很高。”第一年“送教下乡”,原平农校即招收乡村(镇)班学生5132人,太原生态工程学校招收4000余名乡村班学生。


“送教下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3所试点学校走出了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2010年,山西省将涉农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试点学校扩大到了8所,全省共招生4.9万人。


现在,山西省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已进入第四年,原平农校的乡村班注册人数达到了11358人。


“送教下乡”使各农校认识到,农校的市场在农村。“现在留在农村种地的普遍是‘386199’部队(38代指妇女,61代指儿童,99代指老人)。很多农民子弟摘下了‘文盲’的帽子,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都不知道怎么务农!农村缺乏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我们叫‘职业农民’。未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靠‘职业农民’。‘送教下乡’既拯救了农业,也是农校发展的必经之路。”太原生态工程学校校长张明说。


2009年和2010年全省共招收“送教下乡”学生5.7万人。如果按山西省目前中职学校的平均规模1200人计算,相当于节省了48所学校的办学资源。


尽管山西省财政给予乡村班学员每生每年补助600元,“送教下乡”的车辆问题、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对勉强维持运营的农校来说依然是个考验。“‘送教下乡’老师的代课费、下乡补助、误餐费等,学校的成本很高。”采访中,各试点学校都表现出些许无奈。


“职业农民”的培养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扶持政策。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很大,但对于公益性很强的农业职业院校,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十分有限。办学经费匮乏、资金渠道单一,制约着农校的发展。


目前,国家对农村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免学费政策,仅限于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在校学生。各农校表示,希望国家能将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民纳入到国家资助政策的范围。“这也是能否将‘送教下乡’坚持做下去的重要因素。”


觊觎“升格”想方设法要生源


太原生态工程学校校长张明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山西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规划效果图,“我们正在按这个设计方案筹建,将来考核验收通过后就可以挂牌了。”


从中专到大专,再回归中专,太原生态工程学校走过了与原平农校相同的路。


张明2006年底调入太原生态工程学校任校长,因为招生等原因,升格专科学校的想法从未停止过。


2011年、2012年,太原市农委连续发文《选拔培养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实施意见》,《意见》要求全市1034个行政村每年选拔推荐1名,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畜牧生产基地选拔推荐2名(全市每年选拔培养1000名左右)25岁以下农村青年,接受农业实用技术系统学历教育,依托太原生态工程学校进行培养。每生每学年免收学费和书费共计2400元,发给生活补助费1500元。该政策实行两年,招来400多名学生。


“这都是我跟政府争取来的。”张明说。


即使如此,太原生态工程学校目前的在校生也只有1200人,其中包括去年新招的五年制(3+2)学生。


今年3月,太原市农委给各县(市、区)农委、各农业产业园区下发《关于培养百园兴农技术人才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太原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带动太原都市现代农业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统筹实施人才培养、人才扶持计划……到2020年,培养2000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1000名农业产业化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5000名农业实用人才。”学员同样由太原生态工程学校负责培养,政府给予学费、书费和生活费补助。


目前,太原都市现代农业十大主题产业园有16个、重点园20个、推进园30个、指导发展园52个。对太原生态工程学校而言,太原市“培养百园兴农技术人才的实施意见”无疑是个好消息。“一切充满变数,现在还不敢太乐观。”该校招就办主任赵雪梅对此持谨慎态度。


看着一个个办学规模不如自己的中专学校前几年都陆续升格成专科,赵雪梅有些羡慕。“如果我们早些年升格的话,就不会是目前这种状况了。”


生源大战职教的明天在哪里


据赵雪梅介绍,去年我省恢复高职院校五年制(3+2)(中专学校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在中专完成3年学习后,再到联合所办学校完成2年课程,毕业后颁发大专文凭)招生,全省的招生计划是6000人,今年扩招成16000人。“意味着有更多的学校加入到了抢夺生源的行列。”


由于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中小学就学人数总量在减少,高中招走了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地方职业学校利用当地招生保护政策优先抢走了部分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厌学的孩子进入社会,所剩少量学生成为各职业学校争夺的对象。为了招生,学校各显神通,招就办的老师们不得不动用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


处于竞争末端的农校能分得多少份额,赵雪梅不敢想象。“去年计划招生200人,流失一小部分,今年我们五年制有3个专业,计划招生400人,希望能维持去年的招生水平。”


山西畜牧学校招就办主任郭红光告诉记者,去年增加畜牧兽医专业五年制培养班后,生源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因为生源不足,录取分数线降到了180分。


传统的轻农观念使学生不学“农”、学农不务“农”,也使得农校举步维艰,农业类学校数量锐减。


据山西省教育厅资料统计,2008年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5年相比,山西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由16所减少到8所,招生人数占全省普通中专招生总数的比例由5.5%下降到2.2%;在校生人数比例由5.6%下降到1.4%。农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我们学校每年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去年有1200多个就业岗位,我们的毕业生只有300多人。就业没问题,就是没什么学生来,什么时候农业类技工待遇提高了,或许生源也就不发愁了。”郭红光说。


今年猪养殖户赔钱,鸡又有禽流感,市场的不确定性冲击着农校的招生工作。尽管离中考还有一个月时间,各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已经展开。山西畜牧学校已派发1万多份招生简章。“校长下命令,今年500个招生计划,一个不能少,压力很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同其他行业相比,农业有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不可避免的市场风险。多数农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去务农。哪怕涉农专业免除学费,已激发不起他们的热情。


国家考试录取制度“一棍子”把职教打入底层——中考时,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优先录取,剩下的去读中等职业学校;高考时,一本、二本、三本批次录取结束后,才轮到高等职业学校录取,职校生的社会评价度普遍不高。


2011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今年2月,农业部制定了《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贺雄认为,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给农校发展创造了契机,农业职业教育将会迎来另一个春天。


本报记者 何玉梅 文/图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