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看守所政委闫国华来到医院看望黄槐
5月5日上午9点半左右,山西大医院住院部9楼。“叮”,一部电梯的门刚打开一条缝,一个满脸泪痕的女人就急匆匆地挤出来,冲进最近的一间重症监护病房,略微颤抖的声音响起:“黄槐(化名)!”
听到声音,靠窗户的病床上,鼻子脖子都连接着塑料管的黄槐艰难地转过头。两人四目相对的一瞬间,四道泪流奔涌而出。
这个女人名叫白梅(化名),刚从老家繁峙县赶来。黄槐是她的丈夫,是晋中市看守所的一名在押人员。
白梅走到病床前,没和丈夫说话,反而拉住了晋中市看守所副所长王林森的手:“谢谢,谢谢你们,谢谢政府,让我丈夫捡到了一条命。”王林森连忙安慰这个边哭边笑的女人,正在凳子上打盹的民警康安有、王恩瑞也撑起沉重的眼皮,上来帮忙。
看到这一幕,脸上还挂着泪的黄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些被白梅的感激弄得手忙脚乱的警察,都是黄槐的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们,他怎能成为这次生死竞速的赢家?
生死竞速从40个小时前开始……
5月3日17:40
晋中市看守所二监区二监室里,在押人员们正坐在小板凳上闲聊,黄槐突然一头栽倒。有人躲到一旁,有人上来掐黄槐的人中,也有人大喊报告值班民警。
监区卫生所的张剑锋大夫带着医护人员和器械,在王林森的陪同下马上赶到监室。看到黄槐的第一眼,张剑锋就预感到情况很紧急。那时,黄槐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脸色苍白,嘴唇也几乎没有血色。“这是严重贫血的症状,可他11天前才进入看守所,入所体检时血常规正常,我的判断是有消化道出血。”简单的检查后,张剑锋下医嘱给黄槐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同时提出出所就医的建议。自此,关于这名在押人员的生死竞速从两条起跑线同时开始。
之所以有两条起跑线,是因为黄槐的特殊身份。作为一名涉嫌贩毒的在押犯罪嫌疑人,他在生死竞速中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得到批准,这头救人,那头办理法律手续,而且手续必须抢在抢救前面。
5月3日18:00
晋中市看守所政委闫国华拿到出所就医申请表后,马上拨通市局分管领导赵命文的电话,领导表态:“立即出所,全力抢救!”“不到5分钟,手续就办好了。按程序,申请表必须要领导签字,但救人是第一位的,只能事后补签。”闫国华放下电话,开始布置警力、车辆。
5月3日18:50
一辆囚车闪着警灯,冲出看守所大门。车上除了戴着手铐脚镣的黄槐,还有王驰、李一丰、高军、李书勤四位民警,以及监区卫生所的段建俊大夫。
一路上,黄槐靠在王驰的肩膀上,神志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我一直在没话找话地和他聊天,问他有几个孩子,问他家在哪里……”王驰说,他怕黄槐晕倒后醒不过来,想用家人激起后者求生的意志:“电视里都是这样的。”
虽然如此,黄槐还是在路上昏迷了两次,有一次昏厥中小便失禁。
5月3日19:05
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晋中市人民医院,李一丰、王驰、李书勤三位民警扶着黄槐下了囚车,抬上担架,在躺下的那一瞬间,他再次人事不知。
等到黄槐在熟悉的呼唤声中睁开眼睛,面前俯下身正喊着他名字的是二监区的监区长高军——曾三次因吸贩毒进入看守所的黄槐与高军既是老对手,又是老熟人。黄槐轻轻握住高军的手,艰难地挤出一句话:“谢谢,跟上我让你们倒运了。”“等待化验结果的时候,他又晕过去好几次,每次醒来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军笑着说。
在一句句“谢谢”间隙,医生给黄槐测了心率血压,吸上氧气,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抢救处置。
5月3日20:00
检查结果终于出来,却让所有人揪起了心。医生认为,黄槐是由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失血性贫血,在通知病危的同时建议转至上级医院治疗。高军马上与闫国华联系,闫国华向赵命文请示后,开始与司法厅指定的太原109医院联系。
此时,已经下班的两位民警又回到办公室,开始筹集医疗费用。
5月3日21:00
黄槐被送至109医院。这一次,他们没坐囚车,晋中市人民医院为他们派出了120急救车,还有一名医生。
109医院的医生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表示,该医院技术力量不够,加上床位紧张,建议黄槐转到省级医院。此时,经过两个医院的抢救,黄槐已经能够保持清醒,他没有体力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为自己忙来忙去的警察们。他们都曾是他的“对手”。
5月3日23:00
协调许久没有结果,闫国华决定,将黄槐送往山西大医院。进入山西大医院急诊室的时候,医生拿过来一张表格让高军签字,同时介绍了抢救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医生说了一大堆(黄槐可能遇到的危险),要是真那样我就完了。”高军说,自己当时很犹豫:“签了字,人救回来我就成为他的恩人,人救不回来……这种事新闻里太多了。而且,他还是犯罪嫌疑人,这么做值得吗?”但是,他还是签了,因为“没什么比命重要”。
签字后,医生们正在给黄槐清理体内的液体。胃管抽出来的东西,除了少量食物残渣,都是血。
5月4日02:40
医生开始给黄槐输血。有了血液的注入,黄槐更加清醒,脸上也有了些血色。过了1个多小时,高军发现黄槐的腿一会儿蜷起来,一会儿伸展。想了一下,高军问:“你是不是想小便。”黄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两位民警把黄槐扶起来,高军端起尿盆,黄槐闭上了眼……高军倒了尿,把尿盆放到病床下,抬起头才发现黄槐哭了。“你现在是病人,该我伺候你。”高军平淡的话让黄槐的泪水更加汹涌。
5月4日08:10
两袋血输完,睡了一觉的黄槐醒了,床边的四位民警却还没有合眼——他们既要看着他的病,也要看着他的人。
20分钟后,内窥镜检查室门外,高军又一次担着巨大的压力签字——黄槐要做胃镜检查,可能导致加重出血,危及生命。这一次,高军没有任何犹豫。
5月4日10:30
医生做出诊断结果:黄槐的胃里有大面积溃疡,而且基部形成肿瘤,怀疑是胃癌。而且,他的胃部一直在出血,需要立即进行手术。
得知这一情况,看守所马上启动应急羁押必要性程序。“只有将黄槐变更强制措施,才能通知他的家人,只有家人签字才能做手术,而且取保候审也便于家人照顾术后的黄槐。”闫国华解释说。
而变更强制措施需要市局、市检察院、办案部门批准,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查的法律程序,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办理完毕。为了避免黄槐出现问题,相关部门必须争分夺秒。
5月4日16:00
术前准备全部完成,黄槐已经被推入手术室。变更强制措施的法律手续已经接近完成,相关部门做出决定:可以提前联系黄槐的家人。
刚刚赶到山西大医院的张剑锋给白梅打电话,连续拨打了20多次,电话终于通了。可白梅听到丈夫的情况后却挂断电话,她说,要与亲戚们商量一下。
电话那头,六神无主的白梅用颤抖的手拨通了哥哥的电话……
电话这头,民警们紧急做出三个预案:一,继续联系白梅,尽量让她赶到医院;二,如果白梅不能赶到医院,让她在电话中表示同意并录音(需要与医院协调);三,联系不上白梅或者她不同意,由在场民警签字。
几分钟后,高军终于联系上白梅。白梅还有些犹豫,高军把电话交给黄槐,让他与妻子直接通话。黄槐在电话中只说了一句:“你同意吧,不同意我就死×了!”一句夹着粗口的话终于打消了白梅的顾虑,可她已经赶不上繁峙去太原的最后一班长途车,第二套方案启动。
主刀大夫听到电话中白梅的决定,转身进入手术室。
5月4日22:07
一位医生端着手术盘出来了,盘中是带着血沫的肉块——那是黄槐的大半个胃。当医生宣布手术顺利后,大家的心终于落地。其中包括闫国华和王林森,一个多小时前,他们带着变更强制措施决定赶到手术室外。
医生介绍着切下来的胃上哪里是溃疡,哪里是肿瘤。一群警察顾不上反胃,围上去仔细地看,张剑锋还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以作为资料存档。
5月4日23:30
黄槐被推回重症监护病房。见到警察们后,他翻来覆去地只说一句话:“谢谢你们救了我一命。”
而警察们办的第一件事是完成取保候审手续(需要黄槐签字才能生效),第二件事是通知白梅。得到这个好消息,强撑了许久的白梅一下子瘫坐在床上。
看到黄槐情况稳定,大部分警察撤离,留下来照顾他的是刚刚值了一天班(整整24小时)的康安有、王恩瑞。在护士的“教导”下,两位民警迅速变成了合格的护士。他们要保证黄槐在两个小时内不睡着,要观察生命监护仪上血压心跳的数字,要观察黄槐的尿量胃液量……
三个疲惫的男人一直在聊着,没有什么话题,只为了消耗难挨的时间。
此时,白梅已经睡下,却怎么也睡不着,虽然她还要早起,赶最早一班去太原的大巴。
5月5日01:40
得到护士的许可后,脸色红润了许多的黄槐在极短的时间里进入梦乡。康安友、王恩瑞却还不能睡,他们还要照看并看着黄槐——他虽已成为“自由人”,但在把他交给家人之前,他们还要负责他的安全。直到8点多,几名警察赶到医院,放松下来的康安友、王恩瑞才开始坐在凳子上打盹。30多个小时没合眼,他们真的很累。
5月5日09:30
白梅赶到医院。感谢过民警后,她边照顾丈夫,边说出了让自己如此激动的另一个原因。
黄槐吸了十多年毒,让他们家里一贫如洗,“连个衣柜都没有,衣服只能放在纸箱子里”。去年8月份,黄槐开车撞上电线杆,导致肝部破裂。当地医院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没钱他们只能保守治疗,黄槐在医院住了5天就提前出院。“如果在家,他这条命就送了,我们根本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白梅哭着说。
5月5日10:50
一切交接完毕,民警们与黄槐道别。黄槐的眼里又泛出泪花:“等我的病治好了一定来榆次,来看守所看你们。”
等电梯时,闫国华对这次生死竞速进行了总结。“这是我国法制文明进步、各部门工作思路改变,以及有责任心的干警、有医德的医生共同取得的胜利。那么多环节那么多手续,如果主观处置不当,如果客观调解不当,甚至如果有一点点死板,都会出现难以挽回的结果。”闫国华感叹:“他们最应该感谢的是法制文明的进步,正是这种进步让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叮”,一部电梯停在9楼。穿着便装的民警们依次进入,他们一脸疲惫,神色中却流露出如释重负的轻松,还有一点点骄傲。
本报记者 张立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