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贾向东 从送水工到“免检焊工”(图)

时间: 2013年05月06日03:26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贾向东在操作间反复练习,琢磨着怎样焊才能做到结实又美观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代表,他在五一前参加了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并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贾向东不爱说话,却是出了名的“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就会三番五次地问,直到弄明白为止。


●贾向东的作业合格率和优良率可以达到99%,大家都叫他“免检焊工”。


●贾向东的手背以及胳膊上,大大小小留有不少斑痕,都是他作业时受伤留下的。而被焊星灼伤眼睛、皮肤,贾向东都认为是不值一提的事。


4月28日,五一劳动节来临之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焊工、全国劳动模范贾向东,同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的26位全国劳模、39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道,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在过去10年中,贾向东这个从大山旮旯里走出来的毛头小子给人送过水,也在单位的后勤打过杂。但从他拿起焊枪的那一天,他的生活因此改变,他的梦想也在飞溅的火花中一天天清晰起来。10年,贾向东累计完成焊口5万余道,相当于一个人完成了一座60万机组的焊口焊接工作,就好比一台可供全太原市民用电力的大型机组的安装焊接总量。


从靠体力吃饭的送水工,到焊工队伍中的佼佼者。5月3日,在朔州神头,记者听贾向东讲述了那一段人生历程背后的故事。


A从送水到焊接 勤奋刻苦练就一身好本领


2009年,27岁的贾向东拿回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不少工友听说后,从工地跑到办公室,议论纷纷,“听说小贾整回个全国第二?”同事们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向贾向东的师傅范如杞求证。证实消息属实后,这些和贾向东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小子挺牛!”消息很快传开,很多工友才把贾向东3个字和这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小伙子对上号,“就是那个白净的小伙子?!”


得奖一事令同事们对贾向东刮目相看。大家甚至不敢相信,这个之前给工地送水的小后生,没几年光景竟在全国扬名。


贾向东的老家在大同天镇。2002年,刚满20岁的贾向东因为家境贫寒,排行老大的他为了让弟妹上学,随叔叔离家到朔州谋生。一没技术,二没文凭,贾向东只能靠体力吃饭,在电建二公司做送水工,负责给工地送水。十几公斤的水桶,一天送二三十桶。在大家的记忆里,贾向东总是乐呵呵的,话不多,有时会悄悄地站在工地看大家上工,每次送水十分及时。


2003年,电建二公司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学员,贾向东靠着平时送水“偷学”的一点基本功成了一名正式焊工。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他拿到了上岗许可证。


贾向东刚进入电焊处时并不显眼,但半年以后,师傅范如杞就看出“这个孩子比别人厉害,勤奋又肯琢磨,所以成长得比别人更快”。范如杞是公司焊工队伍中的佼佼者,早年在各种比赛中拿过不少奖项。能被范师傅“相中”又“看好”,“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我的焊工梦也是从这里萌发的。”贾向东说。


集训时,贾向东总是第一个走进操作间,最后一个离开。练习时间最长的是他,用料最多的也是他。同事干累了,溜到门外抽烟去,只有贾向东一人钻在操作间不肯出来。他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每一条细小的焊缝中,反复琢磨怎样焊才能既结实又美观。


贾向东不爱说话,却是出了名的“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就会三番五次地问,直到弄明白为止。干工程特别累,对于劳累了一天的同事们来说,晚上是难得的休闲时间,而贾向东却总是一个人趴在宿舍的床上看书,学习理论知识。2004年,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提前进行高压焊工培训,那时候,和他同批入岗的同事都还在中压焊工段。


B家人全力支持 不畏清贫一心一意钻研


贾向东和妻女至今仍租住在一套50多平方米的单元楼里,妻子夏海燕把小卧室改成了书房。说是书房,其实就是把书规规整整放进了房东留下的壁橱里。搬来这里之前,贾向东的这些宝贝只能堆在墙角。


贾向东载誉归来,亲朋都说夏海燕眼力好。每当这时,夏海燕总是微微一笑,多年来的艰辛,除了贾向东,只有她知道。


夏海燕22岁时嫁给贾向东,新婚没几天,她就义无反顾跟着贾向东从老家到了朔州。临走前,向东的父亲东拼西凑来130元钱,两人买了票,到了朔州站下车时,贾向东从口袋摸出仅剩的15.5元,就是夫妻俩在朔州生根发芽的全部启动资金。


结婚8年,夫妻俩一直没有自己的房子,夏海燕随着贾向东的工程走过不少城市,房租从每月150元涨到300元、500元,家用电器却只有冰箱、洗衣机和一台10英寸的电视机。上个月电视坏了,贾向东寻思着买一台,却被夏海燕拦住了,“居无定所的,还是等房子现成了再在买吧!”夏海燕的节省已经成了习惯。


贾向东一家三口和别人合租过,也被房东违约撵出来过。2012年冬天搬到这套单元楼的前一晚,夏海燕终于没能忍住这些年的委屈,一边冲贾向东抹眼泪,一边收拾仅有的几箱子家当。这是惟一的一次。“不过现在好多了,明年单位分的房就交工了,算熬出来了。”夏海燕安慰似地把话锋一转,一旁的贾向东把剥好的橘子递给她。


C有汗水有苦痛 成功并非不期而遇


焊工是碗年轻饭,一般20岁左右入行,35岁左右是事业的顶峰,到40岁以后,无论视力还是身体素质,都会大不如前。贾向东把这短暂的职业生涯看得尤为珍贵,他的成功比别人早,付出的汗水大家有目共睹。


焊接也是个细活儿。检验员在检查完每道焊口后,会在焊口处打上焊工工号。贾向东的工号是126,这个数字在国内15座电厂中出现过几万次。考核焊口的标准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美观,每道焊口焊接完后,检验员会用仪器对其进行射线照射检测。“白色,质地均匀为合格,如果出现黑点,则说明有气泡,需要重新焊接。”范如杞对着灯箱向记者展示贾向东的作业成像,上面没有黑点,且质地十分均匀。范如杞说,贾向东的作业合格率和优良率可以达到99%,大家都叫他“免检焊工”。


在贾向东的手背以及胳膊上,大大小小留有不少斑痕,都是他作业时受伤留下的。寒来暑往,无论天气如何变换,焊工作业都必须身着厚重的专业工服,一个姿势往往要保持很长时间。夏天,脑门的汗像浇水一样往下流;而被焊星灼伤眼睛、皮肤,贾向东都认为不值一提。


2007年夏,贾向东作为主力在怀仁王平电厂进行安装施工。为避免风力影响,队员们在气温高达36℃的高空搭起了挡风帐篷。站在厚实的帆布罩里作业,空气极为闭塞,贾向东要实施的是仰焊,这是焊接中难度较大的一种。他仰着头,高举右手,既要紧盯焊口,又要随时注意飞溅的焊花,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午饭时间,队友叫贾向东先去吃饭,贾向东切断电源,收拾妥当,准备从7米多高的架台上下来。或许因为天气太热,他眼前一黑,一屁股坐在了刚完成的焊口处。焊板在作业时喷射出的火花温度瞬间可达上千摄氏度,即便是已经完成的焊口,温度也还在四五百摄氏度。


同事说,大家把贾向东从架台上搀下来,医生在为他处理伤口时发现,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和皮肤熔化在一起,“撕裂的时候钻心地疼。”贾向东至今说起来仍心有余悸。


D作为新一代农民工他有3个梦想


在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座谈会上,贾向东代表新一代农民工做了汇报演讲。去之前,他把700多字的稿子读了很多遍,生怕出现差错。而在上台前,他却把稿件装进了口袋,“我就想,既然来了,就把我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好,没有稿子,应该会更自然些。”说完,他看着记者腼腆地笑了。


贾向东的做法让陪同他参会的公司工会领导捏了把汗,但好在中途没出什么岔子。因为在领导和同事眼中,贾向东的腼腆是出了名的。平日里,他话不多,甚至在小卖部买东西都会脸红。可这关键时候,贾向东没有掉链子。


他为自己的演讲定了个主题:共话中国梦。他总结了自己作为新一代农民工的3个梦想,分别是:做一个像师傅那样优秀的焊工,做一个全国最好的焊工,做一名为企业发展、祖国强大贡献力量的好工人。他在演讲的最后加了这样一句:“我的亲身经历证明,农民工也可以梦想成真!因为伟大祖国和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每个人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贾向东的汇报后,向他询问了中国能建的情况。他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中国能建的基本情况,以及山西省电力建设二公司承建获得“鲁班奖”“汾水奖”的部分工程项目。


E希望徒弟更出色做世界的佼佼者


贾向东爱琢磨,总会把很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一些焊点位于狭窄的小缝。在无法看清熔点的情况下,焊工往往是“凭着感觉走”,很影响工作效率。贾向东为此就发明了一套小装置,利用镜子的反射原理,将器械简单组装,大大提高了工效。


平时没有工程的时候,焊工会回到基地进行再培训,如此反复,取得更高的焊接资格。贾向东如今已经能够拿下所有常见焊接工种。现在回到基地,他开始像师傅一样,肩负起了为师重教的使命。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所学,“因为现在的他们就像是当年的我。”


2005年至今,贾向东已先后获得省、市焊工技能比赛一、二等奖十余次,获得全省五一劳模、全国五一奖章以及电力技术生产技能专家资格。


载誉归来的贾向东悄悄告诉记者,现在他多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徒弟能够站在更高的奖台,“做世界的佼佼者!”


本报记者 胡丽娜


(图片由贾向东本人提供)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