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火车上供应的饭菜尽可放心吃(图)

时间: 2013年04月19日04:54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在太原铁路客运配餐中心内,蔬菜配菜工正在切菜


本报记者刘江摄

禽流感疫情让人们更关注旅途食品安全,记者探访太铁配餐中心和洗涤中心


眼下正值春季旅游客流的高峰期,再加上国内部分城市发生禽流感疫情,因此保证旅途中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最近一段时间,太铁加强了列车上的安全检查,要求相关部门确保车上饭菜质量和车厢卫生。


那么,列车上所供应的饭菜在生产环节是如何卡控质量的呢?列车上的被罩、床单、枕套又是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4月17日,本报记者来到太铁两个先进大型配餐中心和洗涤中心进行了探访。


【现场探访】“吃”


消毒清洁,快赶上手术室了


太铁配餐中心和洗涤中心位于太原市北营,其中配餐中心占地10326平方米,车间里是封闭作业。为了了解操作间里的实际情况,记者穿上工人们的工作服进入了封闭区。在此之间,要经过一个严格的标准化消毒清洁过程。这里的每位工人在进入操作车间前,都要进行这样的消毒。


按照要求,记者在换衣区穿上了连体工作服,戴上一次性医用帽子和口罩,套上高腰胶靴,然后用消毒液和水对手进行反复清洗。在之后的通道上,有一个消毒水池,所有进入车间里的人必须先在这个水池里对所穿的胶靴进行消毒。过了这个水池,是一个分离通道,通道两侧的风孔中吹出强风,对衣服除尘、除毛发。一番“折腾”后,记者才进入操作区。配餐中心主任冯金海表示,“我们这里的标准严格程度,快赶上医院手术室了!”


馒头不含增白剂,蔬菜杜绝农药残留


在车间操作间,各个加工区的大型自动化设备让记者大开眼界。比如,面制品区的馒头加工机械,工作人员只需在进口处倒入面粉和一定比例的水,机器就可以自动完成搅拌、和面的过程,最后切成大小统一的馒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制作的硬面馒头不会有增白剂等添加剂,绝对吃得安全放心,口感也非常好。


在蔬菜加工区,一台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个大水槽内,切好的蔬菜在里面翻滚着,像在开水锅里煮,但是又不见热气。经过工作人员介绍,记者才了解到,这个设备叫水触媒食品净化机,能够消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化学物品残留等,使蔬菜更加安全。这个车间里还有洗菜、切菜一条龙设备,能把土豆按标准切块、切片。


每天产4000个馒头,够千人食用


太铁配餐中心每天供应太原站9对始发列车的餐车用料,包括肉丝、肉片500—600公斤,鸡丁、鸡肉200公斤,3600—4000个馒头。光馒头的数量,大概就够1000人左右一餐食用。冯金海表示,除了各种常规的加工区,车间里还有一个盒饭加工区,这里有两条包装线,单线每小时能包装800盒盒饭,一天可生产10000盒盒饭。因此,配餐中心供应范围以后可能扩大,向高铁和动车供应盒饭。


【现场探访】“用”


被罩床单,一机清洗13遍


配餐中心旁边是洗涤中心,占地6746平方米。在洗涤中心车间入口处,堆满了刚从列车上换下来的各类卧具用品。这些用品刚通过厢式货车送到这里,在分拣口进行分拣,此后,部分用品按60公斤一堆放到大型洗涤设备“洗涤龙”的传送带上,传送带再送到洗涤龙的洗涤仓中,这种洗涤设备共有13个洗涤仓,前后有序,俗称“洗涤龙”,要洗的被罩床单须依次通过13个仓,清洗13遍,每个仓中要洗两分钟。洗涤中心主任崔保军介绍,这个设备每小时洗涤能力可达1.8吨。


洗好的用品进入压干机,经过水分挤压、烘干等,然后被强风吹出来装筐。之后还有烫平区,洗干净的用品经过烫平机,进入后面的自动折叠机,折叠机最快每小时可折叠480条被罩床单。总之,一件列车上的卧具用品从清洗到被送回列车,要经过十几道繁杂的程序。


列车上的床单被罩不再发潮


洗涤中心每天负责洗涤太原片区32对列车上的用品,大约5万件13吨左右,保证了太原片区旅客有一个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对比过去的旧洗涤车间,我们现在新投入的洗涤中心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而且最大的变化是洗出来的用品烘干程度高。以前我们的锅炉老化,很多卧具在换上车以后发湿发潮,旅客有时候会不满意。我们自己也不满意,有时还会返工。现在,我们使用的锅炉热度高,洗好烘干的卧具可以让我们自己满意,旅客满意。”崔保军介绍,下个月洗涤中心计划将大同、临汾两个片区列车的车上用品洗涤工作也接收过来,这些区域列车上的用品也将会更加干净整洁。


本报记者 张勇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