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天使志愿服务队:特别的爱献给智障孤独症患儿(图)

时间: 2013年04月15日03:18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小平老师正在教自己的学生学习说话


老师手把手教孤独症孩子学习搭积木


【团队简介】


这是一个学雷锋的特殊群体,他们把特别的爱献给了智障、孤独症患儿。他们就是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天使志愿服务队。


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成立于2009年7月,免费承担6岁以下智障、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工作。现有教师12名,平均年龄28.8岁。康复科成立不久,老师们便自发组建了天使志愿服务队,义务为这些特殊的小天使服务。服务队的老师们下乡筛查,通过给社区、家长讲课,普及“三早”知识,积极干预家长观念,推广宣传科学的康复知识。3年来,儿童康复科天使志愿服务队共计完成抢救性康复项目400例,其中智力残疾260例、孤独症140例;引导式教育160例。


【团队素描】


特殊“幼儿园”里再平常不过的一节课


“孩子们,看老师,看这里啊!我们要上课啦!”“啪啪啪啪!”上周三早上9点,“亲亲1班”的小朋友们要上课了,为了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聂老师必须大声说话、用力拍手再拍拍桌子。但即使这样,孩子们依旧哭闹不止,各玩各的,他们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先来做游戏好不好?手指游戏开始啦,一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乐乐,坐回来,不能乱跑!”可是乐乐好像并没有听到老师说的话,边走来走去边放声大哭,眼神却是空洞的,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聂老师却说:“她在找妈妈呢,因为她刚来不久,对这里还不熟悉,所以每次上课她都会走来走去找妈妈。”聂老师只能把她抱回到座位上,再继续讲课。“继续啊,小朋友们看这里啊,两根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三根手指头呀……奇奇,不许打自己,不能打啊……”看到正在自伤的奇奇,聂老师又不得不停下来,心疼地抓住奇奇正在猛打自己脑袋的双手。就这样,聂老师在上课时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去抱回来要走出教室的孩子,去阻止自伤的孩子,去给哭闹的孩子擦鼻涕,还要耐心地辅导孩子们学习当天的课程。


这是山西省康复研究中心儿童康复科最平常不过的一节课,却不是一堂给普通孩子上的课,课堂上的小朋友们都是6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自2009年起,该中心不仅为孤独症儿童和智障儿童专门开辟了教室和活动中心,还为他们成立了天使志愿服务队。“这些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小天使,孤独症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年逾五十的刘老师是服务队中最年长的老教师,对这些孩子充满了感情。


【对话】


只想多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上完课,老师们在拥挤的办公室稍作休息,接下来还要进行一对一辅导。说是办公室,但除了供所有老师办公,这里还充作资料储存室和玩具存放处,条件有些简陋。“因为房间是租的,为了多给孩子留出活动空间,老师们将就将就也行。”刘老师说。作为服务队里最年长的老师,刘老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时间也是最长的。说起这些孩子们,刘老师一脸慈爱的神情,就像在说自己的外孙、外孙女。)


山西晚报:您还记得志愿服务队刚成立时的孩子们吗?


刘老师:当然记得,你们身后照片上那个黄色衣服的孩子,他叫晨晨,2009年服务队刚成立时就跟着我了,当时他只有两岁多。


(我们回头看到照片中间有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正皱着小眉头。)他是一个智障儿童,患有唐氏综合征,我对他非常有感情。但他刚来时因为和我不熟,不信任我,没有安全感,所以经常抓我、打我,还哭闹和摔东西,一不高兴了就躺地上。我发现他的问题后就和他玩他喜欢的东西,逐步建立信任感。他最爱玩积木,搭高楼,还喜欢炒菜,玩过家家。刚开始玩过家家时,我们一起做好“饭”,他都不给我吃。朝夕相处半年后,他逐渐信任我了,做好“饭”也会给我吃,而且只给我和他妈妈,别人都没份儿。现在,晨晨已经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了。


(“小平老师是我们这里惟一的一名男老师,他很喜欢小孩子,是个很有爱心的人。”刘老师这样介绍小平老师。说话间,有位老师在一旁说:“小平,你干儿子来了。”只见一个大眼睛的可爱小男孩径直走来扑到小平老师的怀里,亲昵地黏着他,似乎房间里只有小平老师和他两个人。孩子小名叫臭臭,今年只有4岁半,是一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


山西晚报:臭臭是你的学生吗?你为什么会认他做干儿子?


小平老师:臭臭本来不是我的学生,但我看见他特别亲,老跟他玩,他也特别喜欢我,我就认了他做干儿子了,哈哈。


山西晚报:家人支持你们的工作吗?


刘老师:特别支持。拿聂老师来说,她的儿子4岁多,可她忙起来总顾不上管孩子,开始她老公特别不理解,跟她闹别扭。后来经过了解,她老公渐渐开始支持她了,承担了家庭里的很多事,以免除聂老师的后顾之忧。


聂老师:我有的时候太大意,家里的旧玩具、旧书都不记得放哪儿,我婆婆就会找出来,让我带来给孩子们用。我们的工作真的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山西晚报:你们的眼镜为什么破损得这么厉害?


聂老师:这些孩子特殊,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对别人有一些无意识的伤害,老师们戴的眼镜常被打掉,摔在地上。除了眼镜,老师们身上也有很多伤痕。前几天,因为有个孩子不熟悉新来的王慧老师,在王老师对他进行口舌训练的时候,一口咬住了她的手指,王老师的手指被咬得血肉模糊,但丝毫没有抱怨,简单包扎之后又继续教学。平时孩子们这样无意的伤害太多了,老师们一方面理解孩子们的特殊之处,一方面也对这些伤害习以为常,这不是孩子们的错,这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老师们都能理解。


山西晚报:志愿服务队对孩子的康复训练都不收费吗?


小平老师:是的,他们都享受国家和省里相关康复项目的支持,不收费,我们只挣基本工资。我来得比较早,工资还算多的,每个月1300元;很多老师一个月只有900元。


刘老师:来这里的大多都是80后和90后的老师,因为经费有限,老师的工资都不高,工作又特别累,每天除了上课,还要一对一地对孩子们进行个别训练,上课前要备课,周末还要给孩子们准备教具、买玩具,个别训练时要注意个体差异,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治疗。这里来过很多人,也走了很多人,在这里当老师确实很不容易。


山西晚报:没想过换一份高薪的工作吗?


小郝老师:因为这些孩子很特别,尤其是孤独症孩子,他们一旦熟悉了一个老师,就认住这个老师了,如果我们离开他们,以前的教育就半途而废了,我们也就越来越舍不得。


山西晚报:除了给孩子们买玩具,你们课余时间还做些什么?


刘老师:我们会下乡回访和筛查。我们特别喜欢回访,可以看看孩子康复后的生活,家长是否用正确的方式继续帮助自己的孩子康复。


小平老师:课余我们还带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去动物园、公园、超市,也带他们去KTV唱歌,这是认知教育和感知教育的一部分。


聂老师:出去参加实践时,有些家长担心花钱,不愿让孩子去。为了能让孩子们得到锻炼,我们就做家长的工作,做不通就自己掏腰包。


山西晚报:你们的工资也不高,这样做觉得值得吗?


刘老师:是啊,当看到孩子们在康复上的进步,我们就会欣喜不已,常常自己出钱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好玩儿的,奖励他们。来这里做康复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外地,家长们一租房子就是几个月,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工作之余,老师们也经常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帮助,比如一时找不到住处,就帮着找;有的家长不会做饭,我们就做好了再给他们带过去。


山西晚报:是不是觉得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聂老师:是啊,我儿子4岁半,和这里的孩子差不多大,我常常把他带来这里和孩子们玩。来之前,我不会说这里的孩子有孤独症,我只会告诉他,这里的小朋友只是生病了,你和妈妈一起来照顾他们,和他们玩好吗?我儿子特别愿意拉着他们一起玩,也有人问我,你不怕你的孩子受到影响吗?我就告诉他们不会,因为让这些孩子和正常的孩子交流,对他们的康复非常有好处。我还会主动去儿子的幼儿园观察,看正常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再改进自己的康复课程。


山西晚报:听说孩子们还能表演节目呢?


刘老师:对,孩子们表演过《快乐的一天》和《小蚂蚁》等节目,这些节目的动作,如果换做正常小朋友做,可能非常简单,但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老师们也要付出很多,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要反复很多遍,他们才能记住。


山西晚报:看到孩子们康复,会很高兴吧?


刘老师:是的,孩子们每有一个小进步,我们和家长都会很激动,尤其是发现孩子有主动意识,能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臭臭第一次叫妈妈是4岁半,他妈妈激动得都哭了。


小平老师:臭臭以前也不会和人说“拜拜”,记得有一天他走到了楼梯口,我跟他说,臭臭,拜拜,他扭过头,同样也对我说了一声拜拜。哎呀,我们当时都激动得流泪了。


聂老师:真的,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缘分,只想尽量多为他们做点事情。


采写:本报记者 李莉 实习生 崔静 摄影:本报记者 寇宁


这些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小天使,孤独症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孩子们每有一个小进步,我们和家长们都会很激动,尤其是发现孩子有主动意识,能跟我们交流的时候。


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缘分,只想尽量多为他们做点事情。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