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从落日余晖到华灯初上谁不说咱龙城美(图)

时间: 2013年04月08日04:18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省城长风大街晚霞图走红网络


网友@cile是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北京工作。近日,他拍摄的长风街晚霞图在微博上走红。图片中,雨后的太原城笼罩在一片祥云之下,霞光与车流呼应,光影摇曳,引人沉浸。换个天气、变个角度,熟悉的城市竟如此靓丽,不少网友感慨“第一次发现龙城的魅力。”


谁不说咱家乡美,网友通过微博诉说着心中的幸福感。


用镜头诠释太原晚霞图迅速走红


“雨后必出好天,但风很大,在22层楼顶,一边抖着身体取暖,一边惊叹美艳的万丈霞光。”4月4日20时35分,网友@cille 发布微博,并配上了一张名为“长风晚霞”的照片。图片拍摄地点位于省城长风大街与太榆路交叉口的东北角。


照片中,雨后的并州天空布满了红霞,加之拍摄前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太原城分外清新。马踏飞燕、得一文化广场等标志性建筑在雨后整洁如新,在满天红霞的辉映下显得分外多娇。延时镜头下,由东向西行驶的汽车拖着一条红色的长“尾巴”消失在天际。


这幅图片一经发布,便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本报官方微博将晚霞图分享给网友后,网友连连称赞“原来家乡这么美!”一些本地“大V”也相继转发,相关评论达到上百条。


网友@cille 拍摄的这组图片共有8幅,连续呈现了黄昏、晚霞、入夜和灯火通明等不同时刻的天空变化的景象。蔚蓝的天空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逐渐幻化成浓重的水墨色,而街上的霓虹则伴随着渐渐消失的晚霞依稀亮起,川流不息的车灯接成红色的长龙,“哦,太原的夜晚到来了。”


镜头背后的故事“好天气可遇不可求”


@cille 名叫刘翔,是个土生土长的太原人。“我一直对摄影情有独钟。”刘翔利用清明长假从北京回来,4日下午一直在下雨,他执着地等待,相信雨后一定会“出天气”。“出天气”,是摄影圈里的行话,意思便是“天气难得,能出好片。”


下午5时许,雨后的天气还有些冷,刘翔便扛着机器来到了一座22层高的楼顶上,等待着那个直觉中的“好天气”。“当时天际已经开始泛红,我来得已经算是晚了。”“连续几个小时站在户外,把我冻够呛!”刘翔只能靠抖动身体取暖。“对摄影控来说,这样的好天气可遇不可求,必须抓住。”


刘翔说,“太原的天气越来越好,能拍的好片子也越来越多了。”这次将晚霞图发到微博上,就是想让外地的太原人看看家乡的新变化。“这么美的片子,还没上传前,我就料到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网友热议彩霞图“太原也如此美丽”


近年来,不少市民都感觉太原的天气越来越好。该组图片引来不少网友的惊叹声。


“太原也如此美丽”


网友@张凯Like3S 赞美道:“太原也如此美丽!”网友@晋智同学则从地理方面评论:“因地理位置所限,龙城在省会城市中虽不算大,但河谷城市有河谷城市的动感。长风街由东向西望去,也是老城向现代化的转变。东起马踏飞燕,西止汾河河道的长风街很美。”


“市民能呼吸新鲜空气了”


不少网友也谈及空气质量问题,网友@MR_王说道:“我在太原生活了几十年,以前总是灰蒙蒙的,现在空气质量得到提升,市民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大家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本报记者 郭佶欣 实习生 李晶晶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