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高保利:“西部歌王”最美原生态(图)

时间: 2012年12月18日07:34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分享到: 评论:

“新年好!”高保利向本报读者致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是黄土地的子孙、大山的儿子,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的那份真诚与憨厚打动。


清清白白做人,真真切切歌唱,他以天籁般的纯净声音,打开了一扇扇尘封的心灵。


听!那空灵的音乐正在耳边流淌……


能 唱 到 高 音HAIHAIc的高度,使“西部歌王”高保利成为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超高音之一。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他,从小喜爱音乐,16岁考入该县罗罗腔剧团。长达12年的戏剧唱功造就了他独特的嗓音,也使其梦想变得更为远大。


2004年,他放弃家乡安稳的工作,执著地选择独自一人闯北京,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2005年7月,高保利获得了在《星光大道》上演出的机会。


2006年,“第12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个人决赛优秀奖,他成为该唱法获奖者中唯一的汉族歌手。同年,本报以《“超高音”高保利:顺利完成“任务”》为题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2012年,临近岁末寒冬之时,保利是最为忙碌的。如今,嗓音高亢嘹亮、做事坚决果断的他,更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此次记者专程赴京采访歌王,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挤时间,什么叫作见缝插针。午饭过后,我们的谈话开始了,地点是在路上,在车内。


他身穿黑色立领中式西装,开着新换的“尚酷”跑车,驰骋在川流不息的都市中……


那些北漂的日子


“我们家的人嗓子都好,而且人都正派、纯朴。我爹担任了近40年的村干部,他还会拉四胡。记得小时候,他在那儿拉曲子,我和妹妹就在炕上又扭又跳。”保利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每次学校大喇叭里播放的歌曲,他只要听几遍就会唱了,为此经常承担“音乐老师”的角色。当时流行《亚洲雄风》、《黑头发飘起来》等歌曲,他听两次就学会了。


趁着等红灯的工夫,他细细讲起曾经的坎坷故事。初中一毕业,保利就直接到县罗罗腔剧团学戏。“剧团的锻炼对我顺利转为歌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2004年赶上地方戏曲发展状况低迷,每月工资只有200多元,我娘又多病,根本无法解决温饱。”家境贫寒的他,为生活所迫,心里有些犯愁。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出现了契机。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阿宝在央视《星光大道》舞台上唱响山西民歌,获得周冠军,不觉心中一动:“这种民歌阿宝能唱,俺也能唱!”他萌生了去北京发展的念头。顶着种种压力,于入冬之时,他揣着家里仅有的3000元钱去了北京。


像所有“北漂族”一样,初到北京的保利生活艰苦,前途迷茫。为了在这座举目无亲的大城市谋个生计,他开始东奔西走地寻找工作,后来在朋友帮助下,在中关村卖了半年的电脑,月赚400元。


为节省取暖费,保利租住在锅炉房隔壁三四平方米的小屋内,每月交完300元的房租,他连顿饱饭也吃不上。为节省日常开销,他常常不吃早饭,中午以方便面充饥。最“丰盛”的晚餐,也只是傍晚时分去菜摊收拾点便宜菜。


但是,为了音乐梦想,即使再困难,保利也没有想过放弃,始终咬牙坚持着。


也许,必须经历足够的磨难,凤凰才能涅槃腾飞。第二年,他首次参加了《星光大道》。面对台下无数双关注的眼神、闪烁耀眼的灯光,他紧张到了极点,耳朵里听不到《青藏高原》的伴奏,眼睛里看不到东西。虽然最后没能登上周冠军的宝座,但他从此陆续接到各种演出的邀请,每次能挣个30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曙光就在眼前……


王昆的关门弟子


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出现。坚持了半年之后,保利的生活有了转机。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保利凭借一首原创歌曲《仰望平型关》,在我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色旅游启动仪式平型关篇”大型文艺演出中一炮打响,被时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的申维辰发现,开始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机会开始渐渐眷顾保利。此后,他连续参加了“华夏之根山西民歌精品演唱会”、“乐歌方志·山西篇”大型歌会、“光耀太行”山西民歌演唱会等,好评如潮。


2006年可以说是保利的丰收年,他被著名歌唱家王昆收为关门弟子。参加完第12届“青歌赛”之后,他受到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的赏识,被引荐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由此成为专业团体的一名独唱歌手。


2008年,保利参加了第13届“青歌赛”,获得原生态唱法铜奖,这是原生态唱法获奖选手中唯一的一名汉族歌手。


同年,他的首张个人专辑《极域天音》诞生。这张专辑是中国原生态与国际先锋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收录了多年来久唱不衰的《桃花红杏花白》、《赶牲灵》、《想亲亲想在心眼眼上》以及保利的原创歌曲《天蓝蓝》、《吉祥安康》等。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昆的情景。“那天,张铁军老师说,我带你去认识一下王昆老师吧。当时王昆老师正在协和医院疗养,我想给她唱两句听听,但她怕吵到其他病人,拒绝了。”


“2005年底,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北京新春音乐会,当天现场效果特别火,观众不停地鼓掌,要求我返场再来一曲,我成了那天唯一返场的演员。”恰巧,王昆老师那天也去看演出,认出了保利,表示非常欣赏,第二天便将他叫至家中。


恩师的教诲令保利受益匪浅。“她从不要求我改变自己的声音和唱法,认为艺术必须保持个性,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培养。”从王昆老师那里,保利学到了如何将歌曲唱得更细腻到位,“她要求唱歌的人都要有魂,唱歌第一是要愉悦自己,唱每一首歌都要打动自己、打动身边的观众。”


“她一直在说地气,说歌者必须接地气,而不是一味地去学方法、学技术。艺术毕竟是有生命力、有个性的。技术再好,如果你表达不出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他如是说。


“王昆老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要想做事先做人’,她也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她告诉我们,对生活、对人要真诚。若用一个字概括的话,那就是‘真’!”保利略显激动地说到,自己从没见王昆老师收过任何学生的学费,只要觉得歌唱得好、有潜力,王昆老师便会给予帮助,而且是尽心尽力,“我去上课时,她会把我的饭也做出来,大家一起吃。这些做人的原则是我从她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扶贫大使”的大爱


现在的保利,一次出场费约数万元,在北京置了房产买了车,生活过得衣食无忧。而接父母来北京尽孝是他最大的心愿。可他59岁的父亲习惯了农村生活,每次在北京暂住几天便打道回府了。“父母在我脑子里的印象就是勤奋和吃苦,他们从小对子女的教育很简单,就是不要去坑人,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保利这样告诉记者。


从农村到城市生活了多年,保利始终没有丢失那份朴实与善良。


耿直憨厚的他说,今年自己加入了大同城乡手拉手爱心团队,并于数月前与团队成员一同去了雁门关外一个小山村——素有“中国第一乳娘村”之称的散岔村。这里近200户人家,每家都收养了社会上被遗弃的孤残智障儿童。


在走访、慰问了6户人家后,他将随身携带的6000元钱分别捐给了这几户家庭。


身为“中国扶贫形象大使”的保利说,他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以后会不定期地去看望乳娘村的乳娘和孩子,尽己之力去帮助他们。


对家乡的文化事业,保利极其关注与支持。此前他曾担任过两届大同市人大代表,现为大同市政协委员,提案内容仍为文化,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罗腔”。“中国戏曲是‘南昆北弋’两大腔体,罗罗腔是靠近弋阳腔最近的一个腔体,已有600多年历史,全国就我们县有。”


为了保护这一小剧种,他一直在尽己所能,“凡是能走到的地方,我都会把罗罗腔甚至耍孩儿、二人台等不断地向大家宣传推广,至少通过我让圈里人都熟知。”


无论走到哪里,保利都不忘家乡的培养,难舍对故土的依恋。今年9月6日,他将第一台个人演唱会带回大同举办,把最动听的歌声献给家乡父老。这也是山西原生态民歌手首次以个人名义开演唱会。演唱当中,他深情地讲道:“有人说,我是大同的骄傲,我不敢接受。但作为大同人,我感到骄傲!”


原生态最美的魂


听保利在台上唱歌,恰如沐浴着清新的春风,那正是因为,他的歌中有“魂”。“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唱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原生态有‘魂’,接地气,有生命力,每次演出都不会完全相同,会受到现场观众情绪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样一首歌,可以唱得很愉悦,也可以唱得很凄凉,能够表达出内在的真我。”保利感觉到,农村生活是他在民歌演绎中情感充沛的源泉。


2012年春,山西创排的大型民歌情景诗《桃花红》在北京首演,邀请高保利、石占明等山西民歌王担当主演,整台剧目从创意、技术编排、服装设计到舞台包装,达到了我省演出史上的最高水准。对此,他感慨道:“这是对民歌的一次改良和精心包装,把20首民歌串成一个故事,就好比把珍珠串成了链,更有价值了,更利于舞台演出和市场推广。”


谈及音乐包装与市场推广,作为农家孩子的保利,拥有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做世界级歌手,把中国的原生态音乐贴上国际标签,让国外的歌唱家了解并来学中国的民歌。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首先,可以嫁接流行元素,扩大听众群。再有就是在全国各地举办演唱会。另外我正尝试采用英文演唱,好让全世界的人能听懂。最近刚刚请人翻译了两首歌,分别是《泪蛋蛋》和《赶牲灵》。”他说,如果有机会,他要把中国的原生态民歌唱遍全世界!


据透露,目前徐沛东老师新近交给保利两首新歌,即《欠你的情太多》与《大美山水》。“制作第二张个人专辑时,我会把它们放进去。”保利告诉记者。


很快,目的地到了,在车内进行的采访宣告结束,因为他还要赶去听音乐课,“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现在主要学一下乐理和试唱练耳。”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记者唯有在心中默默为他祝福——愿这最美的声音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沁入每位听者的心房。


首席记者 李尚鸿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