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广电生活多精彩
让农民看上五彩缤纷的世界
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梁志祥
村村通广播电视是中央确定的战略任务,是全省“五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实现了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全覆盖后,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广电局迅速将解决偏远山区50户以下、20户以上自然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提上工作日程。
我省50户以下、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涉及86个县 (区)、9193个村的100余万农民群众。2009年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省、市、县三级广电全力以赴,确保任务提前完成”的目标。在工作推进中,虽然因国家修订卫星接收设施技术参数,广电总局的设备招标工作推迟了5个月的时间,但是,经过全省广电部门的精心组织、艰苦努力,仍然于今年5月底提前7个月高标准完成了9638个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比既定目标增加了445个村,实际传送了51套广播电视节目,比原定标准增加了39套节目,电视画面质量达到技术5级,高于城市有线数字电视的质量标准。
这次村村通广播电视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得益于5个方面:
第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2009年初,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省广电局汇报后,决定2年资金1年到位。省政府成立了山西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领导组,张平副省长任组长,并与各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提前1年下达了4078.75万元的省级配套资金。
第二,省广电局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广电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落实了5个责任,即资金落实责任、设备发放责任、安装调试责任、督促检查责任、组织验收责任;狠抓了五个环节,即进度环节、质量环节、服务环节、制度环节、监管环节。
第三,各市、县狠抓落实,确保任务全面完成。各市政府与各县政府都签订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政府承担的具体责任。
第四,组织了 “千人百日大会战”,保证了任务的提前完成。省、市、县三级广电部门组织了4000人的建设队伍,发扬了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节假日不休息,道路不通的地方人工运输,使多数任务村的农民群众在春节前看上了电视、听上了广播。
第五,建立制度标准,实施精细管理。各级广电部门建立了设备发放、安装、登记和用户信息的录入、上传、审核、授权等一系列制度,并且严格把关落实,保证了每一套设备的发放、安装和正常使用。目前,我们对设备和用户的信息采集录入率达到96.7%,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国家、省、市、县四级广电部门都能做到对每一个用户的查询、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虽然我们比较好地提前完成了此次任务,但全省还有20户以下8000多个自然村、近100万人口的农民群众看不上电视,听不到广播。我局已经组织了调研,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为解决全省20户以下自然村的广播电视全覆盖继续努力,作出贡献。
本报讯(记者白续宏)为了能让五寨县的1万多山区农民清晰地收看到40多套电视节目,收听到4套广播节目,五寨县广电部门在1年多的时间里,投工4000多个,出动车辆450余台次,行程6000多公里,铺设光缆、电缆27公里,为158个偏远山村的2490户村民安装了直播卫星接收设施,902户村民通了有线电视,完成省广电局下达的141个“村村通”任务的112%。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五寨县广电部门的同志们早出晚归,顶酷暑、冒风雪、爬陡山、跨沟壑,加班加点,连续作战。常常是早上7点出发,晚上12点回家。在去东秀庄乡赵和庄村的途中,正遇冰雪融化,坡陡路滑,汽车难行,工作人员下车后,脚踩泥泞,硬是把装着施工设备的汽车推到村口。在去杏岭子乡左家崖村时,恰逢修路,汽车无法通行,大家背上设备,步行5公里多的路程到村,安装完已是晚上9点。七里坪村坡陡沟深,居住分散,为了给居住在深沟里的6户村民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安装人员肩扛设备沿着20多丈深的沟畔滑行下去,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安装调试完毕,因为天黑,工作人员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带领下,硬是从崎岖陡峭的小路爬上来,返回单位已是第二天凌晨了。
本报讯(记者白续宏)在此次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中,吕梁市共有任务村1680个,占全省总任务的18.3%;直播卫星设备安装任务数5.1万套,占全省设备总数的27.5%,任务在全省最重。但吕梁市广电部门迎难而上,不怕苦不怕累,创新工作方式,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以较高的标准提前完成了任务。
为确保工程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吕梁市认真实行“盲村”受益农户公示制度,在全市所有任务完成村的村口明显位置都固定张贴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公示牌;各县广电部门严格做到了“三个一致”,即设备实际发放户名与公示户名一致,公示户名与保修单填写户名一致,保修单填写户名与录入用户管理系统户名一致,既能实现对每一个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又保证了用户能够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给每一个用户颁发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许可证。全市11个有村村通任务的县均配置专用办公室、档案柜和1台新电脑,专门用于用户信息资料的收集归档及录入,目前已采集录入用户信息近4.6万套。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售后维修服务网点,并与农户签订了长期维护协议,做到了设备有人管、有人维护,确保“村村通”长期通。
翻山越岭
设备到村
安装调试
精益求精
图像真清
各市任务均圆满完成
大同市——建设任务村1003个,实际完成村1101个。
朔州市——建设任务村581个,实际完成村581个。
忻州市——建设任务村1244个,实际完成村1432个。
太原市——建设任务村178个,实际完成村178个。
晋中市——建设任务村644个,实际完成村776个。
阳泉市——建设任务村26个,实际完成村26个。
吕梁市——建设任务村1680个,实际完成村1681个。
长治市——建设任务村614个,实际完成村614个。
晋城市——建设任务村546个,实际完成村569个。
临汾市——建设任务村1422个,实际完成村1425个。
运城市——建设任务村1255个,实际完成村1255个。
寿阳县景尚乡言思村,白千珍
阳曲县黄寨镇小直峪村,徐新龙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由于村小人少,我们这儿一直没有接通有线电视,也接收不到县城转播台的信号,属于广播电视“盲村”,去年冬天,县里来人说要给村里每户安装“小锅盖”,大伙儿的积极性可高了。现在,俺每天在电视上看新闻联播、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眼界比过去开阔多了。
“再也不用看雪花点了!”
自从今年开春安装了卫星接收设备,看电视成了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大事”,以前也有电视,可只能收两三个台,还经常有雪花点,要不停地上房顶摆动天线。现在我们能接收40多个频道,各种节目应有尽有,想看啥就看啥,用时兴的话说,村村通广播电视让咱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本版策划:成允德 康梅芗
文字统筹:白续宏
本版图片:本报图片资料库 省广电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