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看新晋商新贡献新担当
——《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解读
【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看新晋商新贡献新担当
——《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解读
2024年5月,省工商联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百城千企万名”民企高校促就业活动。张华钰摄
企业家是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评价其社会价值,不仅要看创造了多少财富,还要看为社会作了多少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近年来,我省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在推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464家企业的社会责任调研数据、146家企业的典型事迹……近日,省工商联发布的《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省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卓越成就与坚定决心。
《报告》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组组温暖的数据,更是我省民营企业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担当的生动写照。
稳岗促就业:扛起大旗,共筑民生基石
在就业这一民生之本上,我省民营企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报告》显示:近年来,省工商联建立民营企业促就业对接机制,组织开展数场示范招聘活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带动和促进就业。据统计,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动员6007家(次)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7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23万人(次),这一串串数字,是民营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
调研企业中,1427家企业采取了稳岗促就业措施,50.6%的企业吸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44.1%的企业优先为本地人员创造就业岗位;63.2%的企业提供入职和转岗教育培训;49.9%的企业建立了轮岗、交流、外派制度,以提升员工职业素养;24.6%的企业建立了企业培训中心。
汇丰兴业集团将稳岗促就业视为己任。面对复杂的环境,当许多企业面临生存压力时,该集团逆势而上,不仅未裁减一名员工,反而加大招聘力度,为更多求职者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在该集团,完善的职业晋升体系和多元化的培训机会,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汇丰兴业集团的实践,是我省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充分展现出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自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踊跃投身“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以来,通过产业投资、就业扶持、消费帮扶、技术培训、公益捐赠等多种“兴村”路径,走进乡村、结对乡村、建设乡村,实现了企业带富、农民增收、农村增富。
截至目前,在“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中,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全省1989家民营企业投身其中,实施项目2878个,结对帮扶3332个村,累计投入资金444.23亿元,有效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564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为助农、助学、乡村建设等光彩公益事业捐款捐物4.37亿元。
沁新能源集团通过产业投资、就业扶持、消费帮扶等多种方式,与多个乡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该集团的助力下,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近年来,蓝盾旭美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在五寨县建成山西最大的现代加工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并将种植区域扩大到全省8个市11个县。
一桩桩实事、一次次转变,无不彰显出我省民营企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勇立潮头,铸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破解经济增长瓶颈的关键,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全省民营企业敏锐把握和用好用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面提升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和快速响应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作为我省首个煤炭转型LED产业的民企,长治市南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发展的生命线,投入巨资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经过9年的创业创新,该集团已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4.38件,步入国内光电行业第一阵营,成为全国LED新星企业,位列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308位。
《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15家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省重点实验室、37家民营企业参与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设立民营中试基地17家、民营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3家……这些创新平台的搭建,不仅为我省民营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更为全省的科技创新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串串喜人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像长治市南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铸就的辉煌成就。
绿色发展:向绿而行,共绘美丽山西新画卷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省民营企业的版图上,绿色发展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报告》指出,调研企业中,62.1%的企业建立了相关部门负责环保管理模式,38.8%的企业建立了环境影响和风险评估机制。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我省民营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山西百孚百富生物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现代工农业复合型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企业,对标“花园式工厂”建设生产厂区,通过上中下游一体化绿色循环生产模式,城乡生物质废弃物被彻底无害消纳,其资源化利用成果被转化应用于城乡新一轮生产生活,形成了科学、健康、有益的“城乡大循环”和“工农业大循环”。
除了农业领域外,我省民营企业在工业、服务业等领域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数据显示,54.4%的企业采用了节能、环保原材料,43.1%的企业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4.3%的企业参与了排污权交易。这些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更为全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2024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领先企业中,43家企业提高了原材料综合利用率,26家企业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1家企业入选了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些优秀企业的实践,为我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从《报告》看,无论是稳岗促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还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我省民营企业都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征程中,我省民营企业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西民企力量。
本报记者郝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