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冰雪之约 点亮冬日经济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月28日,新疆雪友滑雪迎新春。

1月31日,游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羌人谷滑雪场游玩。

1月29日,滑雪爱好者在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乘坐缆车。

1月23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的冰灯笼亮了起来。

1月24日,游客的车辆停在新疆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旁。


  滑粉雪、观雾凇、泡温泉、赏冰雕……赴冰雪之约、享冬日欢乐,正成为更多国人“闹新春”的新选择。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美景怡人、科技赋能、文化助力,“热力十足”的冬日经济,让这个冬天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冰天雪地“热” 新春冰雪活动绚彩上新

  “下雪了!我们要上山冲粉雪!”7岁的何玥奇难掩兴奋。今年春节假期,家住海南的她随父母跨越千里,来到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县的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滑雪过新年。
  “日间客流量同比增长20%,夜场人数翻两番,酒店几乎满房,来自广东、四川、重庆、陕西的雪友越来越多。”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品牌中心经理庄红介绍,度假区推出环线观光加嬉雪套票,“一站式”滑雪度假体验让游客充分享受团聚时光。
  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巨型冰雕错落林立,穿行其间仿佛走进梦幻般的童话王国。“太不可思议了,我被哈尔滨的冰雪魅力深深折服。”来自津巴布韦的“00后”游客莎龙说。
  去年冬天以来,“尔滨”魅力持续释放,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哈尔滨桔子假期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欣介绍,今年1月以来,公司已接待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个入境旅行团。
  “很多国外游客是通过社交平台认识了黑龙江,并选择来到这里旅行。”王洪欣说,近期外籍游客自由行和小型包团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
  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人气持续高涨,南方省份冰雪旅游休闲消费也日益蓬勃。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西莲村的莲花山滑雪场,是华东地区知名的一处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雪季能接待游客超7万人,综合收入将突破1000万元。
  西莲村党支部书记何琼介绍,村里和滑雪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按门票收入进行分成。经过初步估算,今年仅门票就能给村子带来40多万元收入。
  到辽宁泡养生温泉,赴内蒙古观冬日火山,还是去新疆看天马踏雪?春节期间,各地文旅部门纷纷向游客发出热情邀约,并结合地区特色推出了“冰雪+”旅游产品和各类丰富的冰雪活动。
  在沈阳的雪地里尽情撒欢,泡个通体舒泰的澡;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冬日雪原上赏火山群的壮观景色;在新疆昭苏县里骑天马、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体验冰雪那达慕、长白山下穿越千重雪浪……

用好“冷资源” 科技“加料”体验升级

  3秒就能加热的围巾、温暖的毛绒玩偶、吉祥物“滨滨”“妮妮”手插抱枕毯……春节期间,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的亚冬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多款好看又保暖的新产品受到游客欢迎。
  “几款发热产品内含有石墨烯材料,有三档温度可供调节,为消费者带来科技感十足的保暖体验,传递科技亚冬、人文亚冬的理念。”生产商有关负责人赵起超说。
  面向未来万亿级冰雪大市场,科技是延伸产业链的关键。
  在吉林省的多个滑雪场租赁区,一款被雪友视作“黑科技”的碳纤维雪板备受欢迎。该雪板由吉林化纤集团研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低温、耐腐蚀特点。
  “东北企业要抢抓冰雪机遇,积极投身高科技装备的研发。”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中心高级主管周志有说,“从雪友反馈来看,这款碳纤维雪板市场潜力较大,今后我们也会研发推出更多高品质产品。”
  记者注意到,各地依托科技力量持续升级冰雪基础设施,优化服务保障能力,更好激活“冷资源”。——基础设备换装升级。在新疆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春节前刚刚增设一批新型服务设施和项目,其中全长410米,宽1.3米的“高速魔毯”格外瞩目,它同时可以容纳三人并排搭乘,这种新型传送装置能大幅减少等待时间,让雪友获得更畅快的滑雪体验。
  ——配套工程智能守护。“光影魔幻秀马上开始,大家再仔细检查一下应急电源车的电缆接头!”春节期间,长春市南溪里四季雪公园里,供电员工吕思源正在现场值守。今年春节,国家电网长春供电公司在传统人工巡检基础上,还结合无人机开展智能巡检,出动磁悬浮飞轮发电车进行智能控制,以充足电力支撑每一场冰雪赛事及活动。
  ——交通服务持续完善。“智游阿勒泰”等平台推出门票预约等贴心功能,依托互联网平台落地自驾、异地还车服务兴起,这个春节,游客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旅行体验更加放心、舒心。“我们连续两年到阿勒泰过春节,今年各项服务更加完善,全家人都觉得很开心!”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勋说。

魅力“滚雪球” 冰雪经济人文交融发展

  一眼望不到边的查干湖冰面上,口喷热气的马匹拖动绞盘,2000米长的渔网被从湖水中拖出,一条条肥硕的湖鱼在冰上摇头摆尾,捕鱼人露出收获的笑容,围观游客发出阵阵惊叹与喝彩。
  2002年起至今,吉林省松原市连续举办23届查干湖冬捕节,挖掘传统文化、开发旅游产品,为冰雪经济持续供能。除了体验冬捕,在松原市的鼎润文化创意产业园,游客还可以欣赏精美鱼皮画,亲手制作鱼皮制品,在互动中真切感受文化魅力。
  如今,产自湖中的渔获依旧满满,源自文化的“渔获”日益丰盈。2024年,查干湖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47.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55亿元。
  这是中国多彩冰雪文化为经济赋能的缩影。当前,冰雪文化不断提升冰雪经济活动的附加值,激活创造力。
  在阿勒泰地区,人类滑雪起源地博物馆在春节前夕开放,成为众多雪友滑雪之余的新打卡点。馆内陈列的古老毛皮滑雪板、木制雪杖等展品,向人们展示着这里悠久的滑雪历史与深厚的冰雪文化。在博物馆的文创区,脚踩毛皮滑雪板等不同造型的“雪怪阿乐”系列文创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雪怪阿乐是集合阿勒泰冬季元素创造出的文创IP,目前已推出毛绒玩偶、吉祥物盲盒等80多种产品。”设计者阿尔斯别克・努汉说,传统冰雪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提升了设计魅力。
  宝贵的人文资源成为各地冰雪经济的新名片,也带来别样的发展机遇。
  在沈阳市举办的辽宁省稻田冰雪运动会上,身着传统服饰的锡伯族射箭选手成为外地游客摄影定格的焦点。来自江苏的游客张亮说:“锡伯族村民的服饰太酷了,射术也很精准,这场冰雪运动会太棒了。”
  以冰雪文化、赛事活动为依托,辽宁各地冰雪消费持续升温。相关预测显示,春运期间,辽宁省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1.96亿人次,以沈阳、大连等城市为目的地的春节旅游订单量同比快速增长。
  从查干湖的千年渔猎文化,到阿勒泰的人类滑雪遗迹,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为冰雪经济发展壮大提供着丰厚滋养,也为冬日冰雪世界带来令人神往的文化浪漫。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