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山区小县探索破解“人才荒”
——大宁县产业聚才、柔性引才、服务留才的实践
【一线调研】山区小县探索破解“人才荒”
——大宁县产业聚才、柔性引才、服务留才的实践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在大宁县开展“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
大宁县果王大赛。
大宁县特聘苹果产业发展顾问入住人才公寓。本栏图片(资料图)均为本报通讯员摄
山区小县大多人口总量少、优质人才更少,培养人才难、引才留才更难。“人才荒”问题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山区小县发展的重要难题。
如何破题?近年来,大宁县委组织部坚持“以用为本”、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定向施策,在高素质人才引进、柔性引才用才、人才素质提升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为“小县大作为”提供有效人才支撑。
苹果为媒,产业聚集人才
在大宁县昕水镇东铁村的智慧果园示范园,每一棵果树都会受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悉心”照料。管理员许鹏介绍:“这套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监测包括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各种要素,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为农业生产中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有了科技助力,一颗小苹果改变着大宁县“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的旧模样。该县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马旭平说:“2023年合作社卖了20多万斤宁脆苹果,35户社员分了近150万元,收入大幅增长。”
科技的背后,是人才引育的大突破。2021年,大宁县委谋划实施了果业升级战略,县委组织部将服务保障这一战略作为开展人才工作的切入点,建平台、育人才、强绩效。之后,大宁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共建“苹果产业研究院”,每年支持100万元工作经费和80万元科研补贴,引进33名博硕人才常驻大宁,开展“宁脆”品种优化、病虫害防治等7个项目的研究。依托投资2亿元建成的水果供应链基地,引进121名经营管理人才,提供苹果产销“一条龙”服务。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锋旺教授团队的到来,有力助推了大宁宁脆苹果的新品种研发、试验种植、繁育推广等工作。
要打造一支“留得住的科技队伍”,必须重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大宁县探索“专家带骨干、骨干帮农户”辐射式培养模式,通过“结对子”培育“乡土秀才”。该县以苹果产业研究院专家为主体,结对指导宁脆苹果合作社骨干60名,辐射帮带300余名苹果产业户,让“果”秀才足不出户迭代提升苹果生产技术。
为了激励本土人才学习成长的积极性,大宁县先后举办“果真出彩不同凡响”果王大赛、果业带头人评选、果树工技能大赛,评选果业状元、果业带头人、果业技术能手,予以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激发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目前,全县发展宁脆苹果2万亩,地头收购价每斤9元,6枚礼盒装售价298元,初步实现品牌叫响省内外、真金白银进口袋。宁脆苹果成为承载果农增收期望的“致富果”,支撑产业发展的“金苹果”。
柔性引才,拓宽用人渠道
“现在的医疗条件真好,在家门口的县医院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我们山区县的老百姓看病不再难了。”在大宁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幸福社区居民冯大爷,提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给自己看病的事,不禁感慨万分。
针对专业人才短缺、自身造血不足的困局,大宁县积极拓宽渠道,柔性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大宁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已先后派出挂职干部5批10人次,对口帮扶专家82人次,显著提升大宁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大宁县紧扣河道治理、城市更新、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柔性引进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博士后2人、博士76人、硕士58人,助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浙江理工大学专家团队借力大宁自然优势、人文亮点,全过程指导该县“一纵一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变了村容村貌。现在大宁境内,沿着黄河,深入山川,可以在农家田园体验采摘,在晒谷场找寻儿时记忆,在黄河岸边感受“速度与激情”。
5月初,2024“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文化季在大宁县黄河英雄营地鸣笛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参赛选手齐聚黄河岸畔,以车会友,巅峰对决。这是专业运营团队在大宁县指导建成的“黄河越野英雄营”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增加了周边群众收入。
优化环境,营造育才氛围
今年3月中旬,“耕耘者振兴计划”大宁县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班开班。该县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免费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大家学习体验了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去打造乡村发展、乡村治理新模式,激发出强大内生动力。该县太古镇干部房睿娜说:“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乡村治理的工作经验,乡村治理工作更有思路、更有信心了。”
为进一步培养人才,大宁县每周一到周四开办“青年夜校”,举办书法、摄影、读书分享等活动,全县500余名干部踊跃参加;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84名村干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通过举办大讲堂、读书班、外出培训等,提高各类人才综合素质。
人才聚、事业兴。2021年以来,大宁县着眼优先充实政府公共事业、民生事业和项目建设、巩固衔接等重点领域,用足用好公开招录、高层次人才引进、校园招聘等方式,累计招录、引进优秀年轻干部197名,为大宁一中定向招录教师33名,为大宁县人民医院补充医护人员144名。另外,大宁县在石家庄、太原分别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和“青年引才工作站”,首批吸引22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留住人才、发挥作用,是人才工作的目标。大宁县县级领导常态化联系高层次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营造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氛围;建成人才工作服务站、“县校合作”工作站,设立“人才专员”,开通“绿色通道”,在落户、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
目前,大宁县已建成人才公寓82套,让高端人才拎包无偿入住;为高层次人才每人每年发放1万元的用餐和住房补贴,以最大的保障力度,让人才安居乐业、施展才华。大宁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服务作为第一手段,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把大宁打造成培养人才的“摇篮”、吸引人才的“磁场”。
本报记者陈俊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