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洗浴身亡 谁之过?
老人洗浴身亡 谁之过?
老年人行动能力差,外出时应尽量有家人陪同,经营场所也应该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近日,晋城市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老年人洗浴时意外身亡案,对老年人自身和洗浴中心所承担的责任依法作出了判决。
2022年3月,阎某为其父母网购了某公司经营的洗浴中心老年人专场洗澡票,该专场洗浴票票价为11.9元/份(正常购买为20元/人),票面载明使用时间为每周二,且需符合65周岁以上的条件。
2022年11月,阎某父亲阎某甲(75周岁)在票面载明的时间独自进入男浴区洗浴,泡浴过程中,被其他顾客发现异常并通知浴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阎某甲抬出水面,对其进行胸部按压,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但阎某甲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
阎某等人诉至法院,要求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经查,某公司为洗浴中心在第三人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有公共责任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保险金额为40万元,免赔500元或者损失金额的5%(二者以高者为准)。同时查明,死者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消化道疾病等病史。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被告某公司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主要审查其是否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法院主要从经营、公共场所的自身性质及活动对象,确定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程度和范围,及相对应“活动”的安全保障设施和条件是否完善,是否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导致消费者人身及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被告某公司出售的老人票仅限特定时间内使用,被告应当能够根据其老人票的销量合理预见到该时段洗浴的老年人可能会多于其他时间。被告某公司虽在浴池处张贴了警示标识提示“60岁以上老人不建议入池”,但事发当时浴池内仍有4到6名不等的老年人在泡浴,故被告应当结合当时洗浴的老年人人数、老年人身体状况及洗浴爱好等尽到更加审慎的安全保障义务,提示老年人合理安排泡浴时间,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时、不定时巡场,及时发现异常。但被告所尽到的安全保障义务无异于平常的洗浴时间和对象,并没有针对特殊群体在特定时间提供特定消费服务的相关内容,未结合消费群体范围特点尽到相应程度和范围的安全保障义务,存在过错。
被告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经其他顾客提醒发现阎某甲的异常后,及时将其抬出水面,通知家属、进行急救处置,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和报警电话,配合医护人员将其送至医院,救治行为及时,可以减轻其自身过错。
死者及其家属自身存有过错。死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又属高龄老人,其家属应当陪同。
综上,法院认定原告自身应承担70%的责任,剩余30%的损失由被告某公司承担,因某公司在第三人某保险公司处投保公共责任险,发生了保险事故,事故损失应由某保险公司替代承担。
法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安全保障义务是经营场所、公共场所或公共设施管理人的一种法定义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他人损害的,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对于公共场所或公共设施的经营者、管理者,要根据经营场所、公共场所自身的性质及服务对象,确定相应的服务方案,不能仅以标示牌有相关提示即认为尽到了相关安全保障措施。本案中,被告某公司针对老年人提供了专场洗浴服务,在降价吸引顾客的同时,要保证服务质量和注意义务,做到降价不降服务。同时,应当制订专门的服务方案和应急方案,不能像平时针对普通顾客那样尽一般的普通注意义务。被告某公司还应尽可能提供相对应级别的安全保障设施和条件,配备具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工作人员,保证将安全急救责任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另外,从顾客角度讲,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进入公共经营场所或使用公共设施前,应尽到足够的自我注意义务。尤其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其自身应对安全有足够的注意义务,其成年近亲属负有第一顺位的看护义务和责任,不应过分将该安全保障义务转移至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
通讯员孟静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