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券、观影券、外卖券……年轻人开始薅银行的羊毛了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互联网市场,薅羊毛始终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存在。最近,年轻人薅羊毛的风向又转向了银行APP。为啥上银行APP薅羊毛会成为年轻人的新风尚?4月17日、18日,山西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银行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打开APP
  当上班要打车时,太原的上班族刘先生打开某银行的手机APP,领取了一张打车券。需要充话费时,他又打开了该银行手机APP,领取了一张10.88元沃德贴金券。当一部分用户的银行APP在手机的角落里“吃灰”时,一些有经验的用户已经薅到了银行的羊毛。
  在一个名为“某某鸭”的微信公众号上,每天都以“今日银行薅羊毛汇总”为内容,分享各大银行的优惠活动。山西晚报记者翻阅了该公众号的更新内容发现,发布者发布的银行包括广发银行、邮储银行、中行、交通银行等各大银行的优惠活动,其中有观影券、餐饮券、外卖券、打车券等,可谓衣食住行样样都有。
  “省钱神器,我不允许你还不知道”“是谁还没去工行APP领钱”“这波羊毛不来薅一下吗”……在社交平台,“有经验”的用户还积极分享自己的“薅羊毛”经验。更有不少人发布笔记和作品,手把手教人领取银行APP推出的优惠。
  “以前,我们银行信用卡的活动会比较多,会推出积分抵现金活动。现在,活动就不局限于信用卡了,会推出各种活动,针对不同用户。前段时间,我们就面向工资卡用户推出了便利店优惠券。面对大额储户,还推出了抽现金抵用券的活动。”省城某银行的客户顾问胡女士说。微信里有很多好友都是她服务的客户。银行的活动,她都会在朋友圈发布。刚开始,用的人不多。慢慢地,开始有客户向她询问有没有新的相关活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后发现,越来越多的银行,正通过搭建使用场景,吸引年轻人打开APP。
  优惠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
  数字时代,使用银行APP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查询账户信息、办理银行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实现。如今,随着各大银行开启零售转型,不少银行将“财富管理”视为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手机银行APP正在成为银行与客户接触的重要渠道,成为银行提供金融和场景服务的主要载体。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各银行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渠道之一。过去,不少银行APP按照资产、理财、基金等指标评判的用户分级,给予不同级别的用户相应的权益。如今,除了金融资产等相应指标外,有的银行还将互动活跃任务作为提高用户等级的积分项。
  为了吸引和留住用户,银行会在APP上开展各种营销活动,为用户提供各种优惠和服务。这就为羊毛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银行APP获取各种优惠和福利成为了一种潮流,而年轻群体无疑是最有这方面优势的群体,他们最熟悉互联网,也更容易理解商业银行的各种活动规则,自然而然也就有更多的意愿去参与商业银行的活动。
  年轻人“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习惯
  当超前消费不再盛行之后,如何追求消费的性价比就成为了年轻人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享受服务或者获得产品的同时还能更省钱,成了年轻人追求的目标。银行APP提供的各种优惠和福利,满足了年轻人的这种需求,使他们能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节省开支,符合他们“该省省该花花”的逻辑。而对于银行来说,提供小福利来满足年轻人的小确幸,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如何让用户每天打开APP是转化潜在用户的关键,通过提供小福利,商业银行可以增加用户的黏性,并激发用户对APP的热情,这对于当前各种营销费用还是相对充裕的商业银行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银行APP的羊毛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如何让用户与商业银行形成良性的循环,在激励用户的同时为银行带来更多价值,是各家银行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优惠和服务,以吸引和留住用户。另一方面,用户也需要理性对待银行APP的优惠和福利,避免被羊毛党所迷惑,忽视真正的消费需求。年轻人去银行APP薅羊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不是坏事,但是如何能把年轻人真正留住,这才是每家商业银行必须要好好考虑的问题。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