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App热衷于“借钱”给用户
程序简单易到手 动心吗?伤心吗?
不少App热衷于“借钱”给用户
程序简单易到手 动心吗?伤心吗?
“支付宝想借钱给我,我就忍了。怎么我骑个共享单车,App也想借钱给我?”12月18日,太原市民小黄发的一条朋友圈,在朋友中引发普遍共鸣。日前,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支付宝、微信等较早提供金融服务的App外,一些提供购物、外卖等生活服务的App都在想方设法推出借贷服务。
调查
App费尽心思求“被借”
你有哪些“求被借款”的经历?12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采访。太原市民张先生说,前段时间,他在某商场购物结束后,扫描停车场出口的二维码支付停车费。此时,有提示称本次停车可以免费。张先生在停车场出口操作了半天才知道,需要开通某App的小额贷功能才能免费。在后车催促的喇叭声中,张先生重新扫了停车场出口的二维码进行支付。太原市民郝女士被App“求借款”发生在她用某修图软件后。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要数林女士的经历。前两天,林女士前往位于省城新建路的某商场逛街。内急需要上厕所时,她想到这家商场的卫生间门口安装有卫生纸取用装置,上面还写着“免费取用”的字样。林女士扫码取用时才发现,所谓的免费取用需要开通某小额贷款功能。不得已,林女士只得支付1元钱买了一条1米长的卫生纸。“那真是我用过最贵的卫生纸。”林女士有些哭笑不得。
点外卖时,平台提示可以领取优惠券,点进去发现要完成借款才能领取;看短视频时,左下角的小弹窗不断地提示点击链接即可贷款;哪怕是打车时想领张折扣券,都要授信贷款后才能领……太原市民小刘吐槽:“如今各种App都想借钱给我,真怕哪天把持不住就负债了。”
不仅如此,这些App为了“帮助”客户成功借钱也是煞费苦心,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家里的老人刚学会用智能手机打车,居然稀里糊涂就点到了借款,借完了她也不知道,直到我们接到电话才赶紧帮她关了借款功能。”太原市民任先生说。
实测
有的App刷脸即可实现借贷
12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打开某旅游类App,点击右下角“我的”入口,在“钱包”选项,看到有4种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分别是50万元的“生意人贷”、1.9万元的“拿去花”、3万元的“信用贷”和4.5万元的“联名卡”。山西晚报记者分别点击4个选项发现,这4种金融产品的申请方式各有不同,有的需要提供相关证件,有的刷脸便可实现。随后,山西晚报记者选择了一张太原到北京的机票。进入支付页面后发现,可供选择的选项包括钱包、程支付、拿去花和分期付款4大选项。其中,“拿去花”选项被标注了“官方推荐”字样,这张包括燃油附加费在内价值383元的机票,付款方式除了不分期,还有3期、6期、12期、18期和24期5种分期方式,其中,分24期的每期需要还18.92元,含每期2.97元的服务费,还款总额为454.18元。还款总额下面,有一行说明:消费信贷资金由重庆某某小贷提供。
山西晚报记者实测发现,大多数有借款功能的App,在“我的”或者“我的钱包”“我的金融”栏目中,有一个“借钱”入口,有的还在借款金额上方红字提示“可提现”“免息90天”“高额度”。有支付功能的App,消费贷等小额贷款业务在消费者最后支付环节时被设计为“默认推荐”。还有的App,以上两种形式都可以实现借款。
业内人士
此举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
为什么App热衷于“借钱”给用户?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的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从资本运作到用户体验再到市场竞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各类软件引入贷款产品的复杂动机。
简单来说,引入贷款产品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资本运作。通过提供贷款服务,平台可以将其海量的用户群体转化为潜在的借款用户,从而增加资金流动性。这种运作方式有助于平台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提高盈利水平。其次,引入贷款产品可以增强用户黏性。以外卖平台为例,通过为用户提供贷款服务,将自身从简单的食品配送提供商转变为全方位生活服务平台。这对平台来说,不仅意味着更高的用户留存率,还可以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这一举措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同样以外卖平台为例,对用户而言,外卖平台与金融产品结合可以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贷款渠道,满足一些紧急或非计划性的资金需求。然而,这也可能导致用户过度借款或无意间触发借款,增加金融风险。对外卖平台而言,引入贷款产品可以带来额外的盈利,加强在激烈市场的竞争优势,但是,这也使得平台需要承担更多的金融责任,包括贷款逾期风险和监管合规等方面。
律师
网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借款人要提交各种证明材料,有时还不一定能通过。相比之下,在App上贷款就轻松多了,点个“同意开通”、刷个“人脸识别”,没多久钱就到手了。这种灵活性为紧急情况下需要资金支持的用户提供了实际帮助,不失为备选方案。
北京盈科(太原)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勇杰律师接受采访时表示,随处可见的“借钱”入口,确实给部分人群提供了便利,但网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从法律角度来看,借款人与出借人属于借款合同关系,受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如果借款人长期拖欠贷款、恶意逃避债务,被视为严重的合同违约,不仅会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如果借款人因生产经营不善等正当理由导致违约,借款人不能按期清偿借款和利息,借款人仍需承担逾期的违约责任。在网络借贷行业中,如果借款人逾期偿还贷款,大多数网贷机构会收取较高的逾期违约金,通常包括罚金、滞纳金等。逾期违约金按日计算,会极大地增加借款人的还款压力。
根据《网贷暂行办法》的规定,网络借贷平台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严格保守借款人信息,确保采集、处理、使用这些信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由于参与网络借贷的个体众多,网络借贷平台常常掌握着海量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借款人的身份信息、信用记录、交易数据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对借款人的个人隐私权造成严重侵犯。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导致个人信息被盗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不法分子甚至通过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手段获取网络借贷平台的用户信息,进而进行诈骗、恶意追讨等行为,给借款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少数网络借贷机构在借款人违约后,会采取将违约借款人个人信息在公众场合曝光的方式催讨债务。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借款人的个人隐私权,也给借款人的家庭、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借款人自杀等事件的发生。
近日,关于个人网贷信息全面接入征信系统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公开材料显示,包括花呗、借呗、京东金条、美团借钱等电商平台的贷款产品大部分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业内人士提醒,选择网贷产品时需谨慎,要审慎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同时,消费者应合理规划个人财务,确保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足够的首付款资金来源,这样才能维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