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调解 追回欠款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法制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感谢你们帮我追回欠款,让我25年的讨债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7月10日,当事人李某某手捧锦旗来到永济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表达谢意。
  25年的讨债经历充满辛酸。2000年,李某某在永济市经营着一家饭店,“当时生意特别好,每天店里的顾客非常多。”李某某介绍,因为饭店生意红火,许多顾客也是老熟人,所以在餐费支付上就允许赊账。
  然而,令李某某没想到的是2000年11月的一天,王某某在他经营的饭店里宴请完宾客后,打了一张2000元的欠条,之后却一直拒不支付。
  过了几年后,李某某因身体抱恙,饭店被迫歇业,失去收入来源的李某某生活状况急转直下,于是便想着能早日要回欠款。“每年春耕和秋收后,我都要去王某某家里索要欠款,但一直也见不到他的面。”二十多年来,李某某一直坚持向王某某索要这笔拖欠的餐费,但对方却始终以各种理由拒绝偿还。直到今年7月,无奈的李某某向永济市司法局申请了法律援助。
  “他顶着烈日过来找我们求助,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张已经泛黄的欠条。”永济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麻军政在仔细听了李某某的陈述后,当即联系了永济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克强。“25年了,我们必须给当事人一个交代。”麻军政在电话里叮嘱张克强。
  张克强接到案件后,迅速了解情况,梳理脉络,并通过村干部联系到了王某某的儿子,在王某某儿子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在外地避而不见的王某某。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在与王某某取得联系后,张克强开门见山地对他说。面对调解员的劝导,王某某仍试图逃避。于是,张克强便详细地向他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债务履行的条款,并告知他拒不履行债务所要承担的后果。
  初次沟通后,虽然王某某并未立即归还欠款,但在张克强的努力下,总算愿意接电话。于是,张克强趁热打铁,时不时在微信上和王某某聊天互动,并借机向王某某讲述李某某这些年的遭遇。终于,在情理法的共同作用下,王某某同意归还欠款。“我错了,应该早点还他的钱。”王某某最终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归还了欠款。
  李某某收到欠款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25年了,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李某某握着张克强的手,哽咽地说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调解员的工作就是要用心用情去帮助群众化解每一件烦心事。”听到李某某的感谢,张克强说。
  “这起案件是基层司法工作者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注脚,彰显了基层司法单位在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永济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史雪峰说,将继续践行“枫桥经验”,提升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威严。

本报记者黄川川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