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自己在动,有人要偷我的钱”

老人陷入“屏幕共享”电诈骗局,民警争分夺秒抢回手机控制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法制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警察同志!快帮帮我!我的手机自己在动,有人要偷我的钱!”太原60多岁的张大娘跌跌撞撞冲入派出所求助,双手颤抖地举着一部仍在闪烁异常界面的手机。此时,骗子正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远程控制张大娘的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5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采访到这样一起“屏幕共享”电诈案件。万幸的是老人求助及时,民警争分夺秒正确操作,张大娘的养老钱保住了。
  千万别信
  “干脆我来帮你操作”
  4月27日下午,张大娘神色慌张地跑进万柏林分局和平北路派出所值班大厅。原来,老人上午接到自称“金融监管局”的来电,称其账户存在风险需立即核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张大娘在对方诱导下下载了一款陌生软件,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
  “我一个老人,本来也玩不明白手机。电话里,他一会儿让我点这个,一会儿又让我点那个。后来又说我点的不对!”张大娘说,后来对方提出“干脆我来帮你操作,您听我的,打开共享屏幕就行。”就是对方这一句提议,张大娘照做后,便彻底陷入了骗子早已挖好的陷阱。
  “当时的情况很紧急,老人手机界面正被远程操控,多个银行APP被连续点开。”值班民警回忆道,在接过张大娘的手机后,他们立即意识到这是典型的“屏幕共享”类电信诈骗。但此时的手机,尽管就握在民警手中,骗子却通过网络完全取得了手机的“控制权”,“我们点什么,屏幕都是没响应的,而且就在我们的注视之下,对方点开了一款银行APP的转账界面。”
  眼见诈骗分子即将得手,民警果断长按老人手机的电源键,进行强制关机。最终,成功阻断了电诈分子的远程控制。
  在间隔一段时间再次重启老人手机后,民警随即采取“紧急止付三步走”:一是协助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全功能防护;二是陪同前往银行核查账户,确认存款完好无损,并做好密码修改等工作;三是对老人手机进行专业杀毒,清除全部可疑软件。
  “这可是我的养老钱啊!”得知骗子的把戏最终没能得逞,惊魂未定的张大娘紧握民警双手哽咽道。临别时,民警不仅为老人手机设置“亲情守护”功能,还送上《防骗指南》,特别标注“三不”原则:不接陌生来电、不点未知链接、不开启屏幕共享。反复叮嘱其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推荐的理财,切莫因小失大。
  务必牢记
  三大诈骗“经典伎俩”
  被电骗分子锁定为目标,并成功引入陷阱。幸亏警方及时阻断,张大娘有惊无险的经历,无疑是幸运的。
  要知道,“我来帮你操作,您打开共享屏幕就行”就是这一句“引君入瓮”,如果照做了,受害人的银行卡就“空了”。警方表示,其实很多手机用户以为“共享屏幕”是共享操作界面,殊不知自己共享的是银行卡号、验证码、支付密码,甚至是全部隐私。在“共享屏幕”面前,受害人不再是手机用户,而是“透明人”。
  什么是屏幕共享?屏幕共享也称分享屏幕,广泛被应用在视频教学和视频会议中,目的是让对方同步看到自己屏幕上的内容。功能打开后,自己手机或电脑屏幕上的所有内容和操作,包括输入密码时跳动的字符、收到的验证码,弹框显示的短信等内容,都展现在共享对象的眼中。
  那么,骗子是怎么一步步让你打开共享屏幕的?在此,山西晚报记者也请警方专门讲解了近期较为高发的诈骗“经典伎俩”。
  伎俩一:冒充“公检法”,骗子演技一流,吓你自乱阵脚。
  “你涉嫌洗钱,账户涉案,现在由公安机关对你进行线上核查,请全程打开共享屏幕并录制操作,否则视为拒绝配合。”骗子会穿上“制服”,做个视频通话,给你看假警官证、假公文,还让你在“远程会议”中签字。你要是不懂法,还真容易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打开共享屏幕,把自己的资金动向暴露得一清二楚。在此过程中,一旦你登录了网银,骗子就能截图、录屏,甚至用录下的验证码,第一时间完成转账。
  伎俩二:冒充“客服”,假装退款、升级会员,套路满满。
  “我们发现您有一笔异常订单需退款,请下
  载远程协助APP。”“为了核实信息,请您开启共享屏幕,我们客服全程指导您操作,您不用担心。”听起来是不是很贴心?实际上,这类“客服”才是最狠的掠夺者。他们会一步步诱导你操作手机银行,趁你输入验证码时截图截屏,完成盗刷。
  伎俩三:冒充“熟人”,微信语音/视频直接催,“你就听我的!”
  “我手机坏了,用这个号加你的,先帮我登录一下银行卡,开下共享屏幕我教你操作。”或者“爸/妈,我急用钱,帮我转一下,我怕你弄错,咱开个屏幕共享我教你。”骗子通过AI换脸、微信头像照搬、语音模拟,营造出你“熟悉的人在找你帮忙”的假象。一开共享屏幕,骗子看得一清二楚。当你还在以为“对方说得有道理”时,殊不知你“共享”的远不止是屏幕,还有你的信任和积蓄。
  有人说:“我开了屏幕共享又没给密码,怕什么?”你以为骗子只能看?不,他们还能录。他们录你操作路径、记录你输入顺序、截图验证码,然后等你一不留神,就在后台偷偷登录、转账,甚至“复制粘贴”你的钱包。
  警方提醒
  关闭“远程协助”提防“手机漏洞”
  iPhone用户
  【设置】—【控制中心】—移除“屏幕录制”按钮。删除任何不认识的“远程协助”类APP(如AnyDesk、TeamViewer、FastViewer等)。
  安卓用户
  【设置】—【应用权限】—查看是否有APP获得“显示在其他应用上层”“访问辅助功能”“远程控制”权限。删除形如:AirDroid、向日葵远程、AnyDesk等非正规APP,禁用“开发者模式”避免被远程调试。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关于退出共享屏幕,正确退出的方式不是单纯地切换回主屏幕,或者切换到其他软件中,那样共享还在继续。类似微信APP中视频通话功能,你需要点击“挂断”按钮才能停止通话。同样,退出共享屏幕需要打开共享屏幕的软件,点击“停止共享”,才能正确退出。以腾讯会议为例:进入腾讯会议后,如果直接在“共享屏幕”界面,那么只要在底部菜单栏,点击“结束共享”就可以取消共享屏幕了。
  警方表示,除了屏幕共享,这些日常操作手机的“漏洞”,也可能让你被骗。
  漏洞一:短信预览没关,验证码被偷瞄。骗子一旦开了屏幕共享,你的验证码弹窗直接暴露。建议iPhone手机用户:设置—通知—信息—显示预览—设为“从不”。建议安卓手机用户:关闭短信内容在锁屏上的显示(具体品牌路径略有差异)。
  漏洞二:APP“自动填充密码”功能,被共享时等于白送。
  骗子看到你点进支付宝、微信,自动填充密码,他就知道你账号叫什么、用什么逻辑设置密码。建议大家使用手机时,关闭“自动填充”、Face ID自动付款、指纹自动支付等功能。微信/支付宝:进入“支付设置”—关闭“自动跳转支付”。
  漏洞三:常用联系人标签暴露社交关系,方便骗子“套熟人话术”。
  骗子会通过你共享的通讯录,看到谁是“老妈”“老婆”“××哥”,一套话术换头像骗钱。建议大家使用手机时,删除过于直白的联系人标签。微信通讯录不要共享给第三方APP。
  在此,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谁让你开共享屏幕,谁就是骗子。不管对方身份多“权威”,公检法、银行、官方客服都不会要求你共享屏幕。此外,短信验证码是安全的底线,无论任何人向你要,都不行。骗子最怕的不是你不信他,而是你守住验证码。还有就是,不装陌生APP,不进陌生群,不听“全程指导”。所谓“远程协助”,本质就是让你“亲手掏出银行卡给他”。

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