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中心探索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
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天
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中心探索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
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天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和工厂流水线上挥洒汗水时,却有一群孩子在土地上遥遥守望。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
面对走入歧途的少年,能否为其打开一扇窗;面对重新回归社会的少年,能否为其点亮一束光……做好未成年人帮教救助工作,如灯塔引航,照亮更多“隐秘角落”,为特殊少年按下重启键。
为进一步探索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承接太原、大同、晋中、阳泉等未成年人保护社工服务项目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个体、家庭、朋辈、社区四个方面出发,构建未成年人全方位社会支持体系。
中心自2014年至今,孵化出了两个省级社会组织——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山西川至公益发展中心,两个中心先后被评为山西省5A级社会组织、山西省4A级社会组织。山西铸仁于2016年及2020年分别被评为年度中国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山西“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关爱服务贴心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独
“哥哥姐姐,快来看!”8岁的小扬又见到了中心的社工和志愿者,他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自行车。一个月不见,他已经会骑车了。
“社工帮我孩子太多了,每个月都来看孩子,这些桌子、玩具、书包都是他们捐赠的,以前小扬不爱出去玩,也不爱说话,现在不会了,活泼很多。”小扬的爷爷感慨道。
原来,自父亲过世、母亲出门务工后,小扬就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从2016年开始,中心与大同市救助管理站就困境儿童服务达成合作意向,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走访,家境特殊又贫困的小扬就是社工在走访中发现的。那时,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愿交流,朋辈关系网络脆弱。
“我们社工在发现这个情况以后,把这位服务对象纳入个案,邀请他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为他提供朋辈支持网络。同时,我们为服务对象链接资源,对他在经济上进行一定的帮扶,平时也会链接到志愿者为他做课业辅导。慢慢地,孩子变得开朗起来,见到我们或者是见到同伴,他会有互动交流的能力,也更愿意敞开心扉跟我们交流。”中心总干事刘涛表示。
让每一名儿童都能茁壮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工作,陆续印发了针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多个文件,重新修订的《山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月1日起施行。立足山西留守儿童的实际,《条例》设立“特别保护”专章,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行特别保护。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积极搭建志愿服务体系,通过运用专业手法与行动策略,将现有志愿服务资源重新整合,逐渐形成目前的救助领域特色的‘社工+志愿者’服务体系运作模式。”刘涛表示,项目目前开展“困境儿童学业辅导”“入户走访”“社工活动协助”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救助站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
搭建支持平台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鑫鑫(化名),你这头发该剪剪啦。”听着社工“张妈妈”的“絮叨”,鑫鑫开心地大笑,配合着洗头、理发、换衣服。
“鑫鑫,闭上眼睛,小心水溅到眼睛里。”
“我们的鑫鑫现在是大小伙了!”
阳光斜照在这对不是母子却胜似母子的身上,温暖又和谐。一会儿,一个干净帅气的鑫鑫出现在大家眼前,一身蓝色羊毛衫、牛仔裤的休闲服饰让他自信又开心。
5年来,中心的社工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到鑫鑫家,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鑫鑫感受到妈妈般的关爱。
鑫鑫父母离婚,母亲带其改嫁,母亲与继父还育有一女,母亲去世后,亲生父亲不管鑫鑫,继父也难以管束。鑫鑫从小就学会了如何“看人脸色”、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缺乏对他人的信任,通过各种破坏性行为吸引他人注意。2018年9月流浪到晋中被晋中救助管理站收留。中心的社工和志愿者一天24小时陪伴,长达一年之久,最终打开鑫鑫的心扉,使其能够重新信任他人,接纳别人的善意,最终愿意接受重返家园。
要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取得他们的信任,并非易事。山西川至社工张媛媛回忆,初次见面时,鑫鑫因为缺乏安全感,胆小怯弱,有时甚至躲到角落。洗头理发修指甲、手把手教他写字……每一次家访,社工和志愿者给予了鑫鑫情感上的抚慰。
刘涛表示,中心秉持着“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的服务理念,依托“护花工程”项目成立了“培土工程”“阳光工程”“施肥工程”“剪裁工程”“移栽工程”五个子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的志愿服务,围绕“护花工程”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项目,与专业社工、家庭、未成年人搭建起志愿服务平台,协助社工开展困境未成年人预防、监测、保护、学业辅导、个案陪伴等志愿服务,更全面深入地开展未保服务。
汇聚多方力量
为特殊少年按下重启键
“在公益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原来帮助别人,是那么的开心、快乐。感谢我的家人没有放弃我;感谢大家给了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有社工姐姐半年以来对我的照顾。”近日,一场对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的结案仪式举行。这场仪式也是这几位迷途少年向阳而生、重燃希望的见证。“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你们能自觉接受矫治和教育,顺利完成了考察帮教任务,希望你们以此为起点,点亮梦想,勇毅前行。”太原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向他们表达了希望。
涉案的5名未成年人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均为住校生,是同一宿舍的舍友。涉案的一名未成年人在学校和受害人发生口角,并回到宿舍告知舍友,紧接着涉案的5名未成年人就讨论起被害人曾经对她们的种种诋毁和辱骂言论,越说越气愤,于是将被害人引诱至宿舍,先是口头教训,后演变为每人给被害人一记耳光。受害人离开宿舍后到派出所进行报案。
为了贯彻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以及双向、综合、全面的司法保护原则,太原市检察院对涉嫌寻衅滋事罪的5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同时委托山西铸仁对5名涉案未成年人开展为期六个月的观护帮教服务,旨在发挥专业社会工作的力量,帮助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健康成长。
在帮教期间,检察官与中心社工针对涉案的5名未成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教方案,为其开展了家庭教育、心理疏导、亲子参观宪法宣传教育基地、法律学习等活动,让他们在接受帮教的同时感受到司法的温情。通过六个月的帮教,社工帮助五位服务对象建立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拥有了更多成熟的法律认知,对法律有了敬畏心理,具备了回归社会的主观条件。
“为保证五位服务对象能够尽快返回学校,我们将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推动家校之间的协商进程。”中心的社工表示。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国家和政府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涛表示,下一步,中心将以更加高效、专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力量有效整合,让祖国未来的花朵在社会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本报记者李炼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