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专题调研组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
为制造业振兴凝心聚力
省政协专题调研组聚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
为制造业振兴凝心聚力
“推动我省制造业振兴,既要谋实谋近,补短板、强弱项,更要谋深谋远,更好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建议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速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
……
6月4日,省政协召开十三届二次常委会议,围绕“推动制造业振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聚共识、找路子。6位省政协常委、委员先后登台作了大会发言,12名委员作了书面发言。
深入一线调研
借鉴他山之石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作为能源大省,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义更加重大、要求更为迫切。
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省政协把“推动制造业振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议题,由省政协经济委牵头、教科卫体委配合,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太原、长治、晋城、大同等市实地调研,赴重庆、山东、湖南、湖北学习考察。
经过认真细致调研,大家对我省制造业发展情况有了深入了解:目前,我省制造业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2022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3369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全省制造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重点产业链加速延伸。坚持补链延链强链建链,确定十大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稳步推进。认定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2022年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44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3户。科技赋能持续加强。投入3.7亿元财政资金,立项实施28个科技重大专项和130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此外,财金支持不断增强。
同时,调研组梳理总结后,认为我省制造业发展有四方面比较优势:能源资源优势。我省煤炭、煤层气、铝矾土等资源储量全国第一,煤炭产量占全国1/4以上,企业获得电力便利度全国第一。基础工业优势。我省有3个工业门类位列全国前三,综合排名全国第16位,发展基础工业有较大优势。区位优势。我省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航空便利密集,输电、输气立体能源输送管网基本形成。政策优势。我省拥有“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两块金字招牌,省委提出“三区三地”发展目标,“税收优惠”“地价优势”等政策红利,为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调研发现,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制造业发展呈现以下阶段特征:制造业体量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创新能力较低。
补齐发展短板
踊跃建言献策
服务决策、推动发展、凝聚共识。调研组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吉利晋中基地、大同市巴什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美的制冷有限公司、歌尔全球制造研发中心、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深入了解各地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政策措施,认真研讨分析,踊跃建言献策。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焦炭和主焦煤供应基地,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邓蜀平建议,夯实焦化基础为制造业振兴赋能。他建议:“优化产业布局,解决产业‘聚而不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下游高端产业链;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创建国家绿色焦化基地。”
如何提升制造业金融供给水平,助力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省政协委员、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辉东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专题调研、统计分析、样本访谈基础上,他提出通过搭建制造业融资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供应链金融加快发展、拓宽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来提升全省制造业金融供给水平。
数智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切入点。省政协常委、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太原科技大学副校长谢刚建议多元融合赋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他指出,要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速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加强校企联合攻关,持续增强数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民营制造企业是山西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景普秋提出建议,要持续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推进民营企业更大范围参与数字经济赋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特色产业和专业镇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工程机械产业绿色转型势在必行。省政协常委、黄河山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映江建议,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新能源工程机械替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填补工程机械产业链空白;多维赋能,护航新能源工程机械产业链发展。
省政协委员、大同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刘若亮就发挥比较优势,高质量发展现代医药产业提出建议:加大生产要素保障力度,紧抓惠企政策措施落实;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补齐产业链,推进链长制。
广聚共识谋发展
推动制造业振兴
省政协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组深入研究,多次召集委员、专家、相关厅局同志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运用委员沙龙形式,集思广益充分吸纳专家、委员意见建议,书面征求相关厅局意见,结合我省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调研组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建议,并撰写了调研报告,具体建议可以概括为五个‘三’。”
聚焦三大核心领域:做强传统产业,促进传统制造业高端化、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做大新兴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布局未来产业、筑牢项目支撑;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会展业深度融合。
瞄准三大重要抓手:瞄准重点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锻长补短工程、建立“链主”企业动态调整机制;瞄准特色专业镇,推动专业镇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发展;瞄准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梯次培育工程、开展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聚力打造集群生态。
建立三个培育梯次:抓好“小升规”,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推动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抓好“规做精”,扶持已达到规上的各类中小企业,向“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抓好“优上市”,重点支持“硬科技”“专精特新”企业加快进入资本市场,壮大我省制造业上市公司体量。
强化三大要素保障:强化科技保障,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强化财金保障,加大山西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投入;强化人才支撑,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优先保障措施;更加关注本地人才,全方位吸引、培育技能人才和产业技能工人。
建设三个支撑体系: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加快落实《山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尽快出台《山西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开放合作体系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优势企业走出去、优质资源引进来。不断提高我省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本报记者邓伟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