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热点面对面】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革命兴煤”

时间: 2015年02月01日04:22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政务动态
分享到: 评论:

省人大代表、同煤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郭金刚

省政协委员、山西省煤基多联产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 关志道

省政协委员、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春平

扫描观看视频新闻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作为煤炭大省,站在煤堆上的山西人经历了太多的困扰。今天,低迷的市场再次让我们认识到,“一煤独大”难以强省、更难以富民,同时,今后煤炭消费总量受到制约、价格也不会大幅度上涨的趋势使山西经济发展压力倍增,煤炭产业到了必须破壁图新的关键时刻。
    2014年,结合中央“能源革命”战略,经过一番系统调研后,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王儒林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开出药方,即走 “六型”转变、“革命兴煤”之路。对此,在我省“两会”期间,这一话题备受关注,代表委员们围绕“革命兴煤”纷纷建言献策。
郭金刚——
大型煤企要做“革命兴煤”的表率
    “革命兴煤”是我省在能源革命背景下的革故鼎新之举,消费革命、供给革命、管理革命是“革命兴煤”的重要内容,作为省属大型煤炭企业,同煤集团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六型”转变步伐。
    一是利用全省建设三大煤炭基地、三大煤电基地、煤层气和煤化工基地的有利时机,把煤炭做强、电力做大、煤化工做优,拉长煤炭产业链,实现多元发展、规模效益发展。二是抓好煤炭绿色开采,重点抓好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矸石山综合利用、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等工作,实现煤炭开采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发展园区经济,以园区为载体,将煤炭的伴生物作为原料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清洁高效发展。

    四是在电力项目中积极推行脱硫脱硝改造、超低排放、热电联产等工作,实现电力项目的清洁发展。五是积极适度、快速、高效推进煤化工项目建设,为晋北煤化工基地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六是积极推进和参与煤炭市场化改革,促进矿业权招、拍、挂市场化。
    相对于产业升级,“革命兴煤”涵盖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涉及到更为深层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调动更多的智慧,付出更大的勇气。
关志道——
只要我们肯做,“革命兴煤”的天总会亮的
    “三农”建设是我们一直在抓的问题,但对目前的山西而言,恐怕“三煤”问题更加紧迫,即煤炭、煤矿、采煤人的出路在哪里?这关系着我们这个煤炭大省的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及社会就业问题。就既有格局而论,山西经济无非就是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两大块,所以,“革命兴煤”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革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包括了体制改革、利益分配、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清洁利用等丰富内涵。“革命兴煤”必须控制好两个市场,一是控制好传统的煤炭销售市场,目前煤炭依然占据着能源消费结构的60%以上,而且这一形势50年以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所以这块蛋糕不能丢。与此同时,要开辟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新型煤炭产业链市场,这一市场比传统煤炭销售市场更为重要。目前,山西煤炭产量大约在14亿吨左右,这个数字应该控制在7-9亿吨,重点研发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项目,走出一次燃烧的利用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把煤炭变为原料,其综合能效将无法估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肯做,“革命兴煤”的天总会亮的。
郭春平——
我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点个“赞”
    “革命兴煤”让人感到既震惊又兴奋。煤炭一直为山西和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省采用革命的态度、科学的举措来推行煤炭改革,依照“六型”转变的方向更好地转化煤、开发煤,既打破旧东西,又建立新秩序,将重新塑造起山西煤炭新形象和山西发展新形象。
    目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煤炭需求下降、能源结构发生变化,但长期看,山西煤炭依然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从山西自身实际出发,不需照搬别人经验,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因时施策,同时充分发挥好本土人才优势,即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省“六型”转变战略,我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点个“赞”!我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和个人的专长,积极研发安全技术装备,为“革命兴煤”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词条点击:“六型”转变
    “六型”转变是:着力推进煤炭产业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向“清洁低碳型”转变、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向“延伸循环型”转变、向“生态环保型”转变、向“安全保障型”转变。

本栏摄影:本报记者王彦军 马立明

本报记者 贾力军 齐作权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