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间: 2015年01月29日04:12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政务动态
分享到: 评论:

    

    

        长达35页的政府工作报告,用翔实的数字、扎实的举措,回顾了2014年全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成绩,客观指出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分析总结原因。同时,报告提出了2015年全省工作安排,作为全面推进“六大发展”的开局之年,2015年,我省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年重点工作涉及转型综改区建设,做好煤和非煤产业两篇大文章等十个方面。

        2014年回顾

        报告摘录:一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推改革。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促发展。一年来,我们真情实意惠民生。一年来,我们毫不放松抓安全。
        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全部增量均用于民生改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政策力度只增不减、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工作力度只增不减,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
        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重点领域的投资增多了

        首次推出4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基础设施项目;
        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正式通车;
        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如期建成;
        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进展顺利;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2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722公里、农村公路2891公里。

        能耗少了环境好了

        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超额完成下降3.5%的年度任务;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9%;
        瑞光电厂1号机组率先完成改造任务,实际排放明显低于燃气发电机组;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1.6万辆;
        太原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97天,同比增加35天;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步伐加快,晋祠泉复流工程全面启动。

        民生改善效果明显了

        新改扩建206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
        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695元、895元。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5元。
        新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1所,新增社会办医机构397所、增加床位4976张,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设加快推进。
        5500户家庭享受到“单独两孩”政策。
        购买6992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缓缴困难企业社保费60亿元,发放失业稳岗补贴6.25亿元。

        社会保障力度加强了

        为全省农户免费发放898万吨取暖用煤。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平均提高10%。
        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8元、25元,达到379元、206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200元、130元,达到2200元、1430元;
        对7.8万名重度残疾人和贫困残疾人进行补贴。
        对7.55万名贫困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
        为14万名经济困难家庭学前儿童提供生活补助。

        2015年指标

        201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6%。

        关键词
        改革发展

        放宽市场准入,清理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创办、创新、税费、融资、审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做大做强晋商银行、山西国投等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融资性担保企业、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积极筹建山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人身保险公司。
        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交通企业及高速公路资产债务重组,逐步提高经营性高速公路比例,进一步规范交通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低碳创新行动计划,以安全、清洁、高效、低碳发展为方向,实施好煤基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煤层气、现代煤化工、低碳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实施省级科技计划改革,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开放。
        加大创新成果产权保护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科研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
        抓好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科技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推进首批27个项目入驻,再引进一批高端研发机构,积极争取科技创新城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扩大与相关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大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力度,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加快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及德国北威州、美国西弗州等友好省州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创新招商方式,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化招商。积极引进我省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充分发挥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作用,启动太原铁路口岸建设,促进大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推动设立运城航空临时口岸,探索在太原、大同、临汾建设“无水港”。
        办好能博会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农博会、文博会、书博会,积极参加国家级重大展会。

        关键词
        加大投资

        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1.3万亿元,重点推进十大领域投资和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铁路投资393亿元,加快推进大张铁路、太焦城际铁路等15个国家铁路项目,阳泉北—大寨等4个地方铁路项目,晋中—太原轻轨等轨道交通项目以及24个运煤装车点建设。
        公路建设投资245亿元,新建续建高速公路68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300公里、农村公路1000公里;水利投资431亿元,抓好大水网四大骨干工程、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及晋祠泉复流工程、引黄配套工程和百座小型水库建设,全力推进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
        外送电通道和电网建设投资125亿元,抓好蒙西—晋北—天津南、榆横—晋中—潍坊、晋北—江苏、盂县—河北4条外送电通道建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投资205亿元;煤层气项目投资187亿元。
        节能环保项目投资390亿元;科技创新城建设投资150亿元;新兴产业项目投资4790亿元;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投资2901亿元。

        关键词
        扩大消费

        深入推进“山西品牌中华行”等促销活动,促进养老家政、文体娱乐等服务消费,鼓励信息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倡导节能环保等绿色消费。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网络购物等现代流通方式,规范市场秩序,让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满意消费。

        关键词
        进出口发展

        提升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通关便利化改革。
        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进出口结构,扩大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扩大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

        关键词
        帮扶企业

        落实好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相关政策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促进银企沟通对接,争取金融机构扩大对我省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支持商业银行做好贷款重组和接续工作,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大力实施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加强帮扶、指导和服务。

    本报记者 李飞飞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