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经常作为提案人在全省政协会议期间发言,其中两次提案还被评为优秀提案。她叫王永平。1月27日下午,在政协分组讨论发言结束后,她微笑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她现在是山西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山西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特邀副主任。她还有一大堆身份,比如高级经济师、高级职业经理人,她还钻研法律,考取了律师资格证。她今年提案关注的是关于实施法治为民方面的问题。几年来,她关注的问题很广泛,比如土地流转、食品安全、科技投入等。
坚持问题导向是王永平提案的特点。“我会经常与有关专家学者、普通百姓讨论一些民生问题。把社会关注度高、与百姓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与我长期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确定选题,之后进行针对性调研。”她说,提案选题、内容、结构都要自己动脑筋,这样,才能把提案的选题选准。
“接地气”是她提案的另一个特点。王永平十分珍惜政协的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工作,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事后还进行总结,利用手中之笔撰写文章,投稿呼吁。不仅如此,王永平还经常自己深入一线,走入基层,倾听民声,用眼睛、用耳朵、用足迹来探寻最真实的情况。“我不是专家学者,但我有接触面广的优势,而且,只要肯到‘田间地头’,就能听到百姓的真话实话。”
搞好调研,提好建议,就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她哪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搞调研提建议?用她自己的话说,“提出好的提案,就要舍得付出。政协委员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采访结束后,记者看着王永平的提案,一个全身心关注问题并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宣传的王永平跃然于眼前。耳边仿佛又响起王永平那铿锵的声音:“政协委员就要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本报记者 王早霞
(责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