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文化潮涌春来早——刘云山在山西考察文化改革发展侧记

时间: 2012年02月20日05:59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政务动态
分享到: 评论:

早春的三晋大地,阳光明媚,春意渐浓。


2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到我省,出席在太原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并就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惠民进行了深入考察调研。


刘云山对山西工作十分关心,对山西人民怀有深厚感情。他对右玉精神作出 “持之以恒、艰苦奋斗、愚公移山、久久为功”的精辟概括,并欣然赋诗 《右玉感怀》,彰显和丰富了右玉精神的特色和内涵。他倾注心血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4A级旅游景区;他对我省推出的文艺作品给予鼓励和指示,进一步扩大了山西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4天里,刘云山率领中宣部和中央新闻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等分别陪同下,冒着风寒,深入太原、长治、晋城的社区、农村和宣传文化单位,俯身听民意,问政家常中,给正在努力走出转型新路、加快全面小康的山西人民,带来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增添了前进的力量。


这是刘云山时隔两年再次踏上三晋大地,也是他七年里四度来山西考察。一样的亲切笑容,一样的平易近人;一样的务实作风,一样的殷切期望。话语谆谆,道出他对山西工作的无比关怀;脚步匆匆,难挡他对山西人民的无限深情。特别是他对山西工作的高度肯定,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媒体必须导向第一、新闻立台、人民至上


山西近年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企业改制后现状如何、前景怎样,是刘云山十分关心的问题。


2月16日下午,寒风凛冽。刘云山一下飞机便换乘中巴车踏上考察之旅。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印刷物流园,刘云山详细了解了山西日报印刷发展史。


“印刷物流园业务开展得如何?”


“目前主要还是印业,承印集团报刊和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百余种报纸,兼有书刊、教材等彩色印刷品的印刷。”


“山西日报发行量有增长吗?有没有零售?”


“前几年一直稳定在16万份以上,今年突破了19万份。”


这是刘云山自2005年以来第三次莅临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考察。山西日报全体员工把他的期望牢记在心,各项事业上了新的台阶。此次他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印刷物流园──目前我省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现代化综合性印刷企业之一。在这里,刘云山对改革发展成果展板、报纸印刷博物馆和印刷制版车间等,一边观看,一边询问,兴趣浓厚,多次赞许……


山西出版传媒产业园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得益于组建集团、整体改制,山西出版集团异军突起,成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夺目亮点。


“改革前后效益有什么变化?”


“去年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68亿元,比前两年增长了30亿元。”


刘云山听后欣慰地笑了。


在图书展台前,他拿起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仔细翻阅,当看到《侯马盟书》《三晋石刻大全》等书时,他感叹地说,山西文化资源太丰厚了,要好好挖掘,好好宣传。


当了解到山西出版集团通过寻求合作,实现电子图书全面上线,并开始盈利时,他高兴地说,数字出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你们能够稳扎稳打,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这很好。


临别,他语重心长地说,改革确实给出版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抓住机遇,好好发展,取得更大业绩。


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去年我省新组建的文化集团。在网络电视台互动演播室,听取主持人与专家的互动评论后,刘云山走上前与专家亲切握手,指出,不仅报纸等传统媒体要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作用,电视等新兴媒体也要发挥导向作用。


在离开网络电视台时,刘云山主动提出与工作人员合影。他对大家说,山西电视台是我看得最多的台之一,你们的新闻节目、文艺节目、访谈节目以及生活类的节目,水平都很高。希望山西电视台办成全国一流的省级电视台。要成为一流电视台,关键是节目的品质和水平,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坚持导向第一、新闻立台、人民至上,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什么是人民至上?就是要在为老百姓服务方面,下更多功夫。


在广电信息网络NGB总前端,刘云山还详细询问了网络整合、人员安置等情况。


名演员领办民营文化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中,如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群众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是刘云山最挂念的。


2月17日下午,刘云山来到清徐县孟封镇南里旺村,看望扎根这里的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晋剧演员胡嫦娥,考察她创办的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自2004年创建以来,嫦娥公司一直坚持“羊能上去的地方,我们的戏就要上去”。在送戏下乡的同时,他们还建立培训基地,招收戏剧学员,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对此,刘云山十分赞赏。


“培养了多少学员?培养完了就在你们的剧团演出,还是到其他地方?”


“总共有300多人。留下的是少数,大部分都输送出去了。国有、民营院团都有。”


“去年演了多少场?”


“800场,前年最多,有1500多场。”


“演出主要在什么地方?”


“陕西、山西、内蒙古都有。”


“在县城演吗?”


“基本是在县里和乡下演,现在演出剧目大戏有65本,小戏有40多折。”


刘云山越听越欢喜,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并嘱咐一同考察的部委领导对这样的民营剧团要多关心、多支持。


在演艺厅,演员们正排练晋剧 《穆桂英挂帅》,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演出,引起大家阵阵掌声。刘云山与演员一一握手。他称赞说:“名演员领办民营文化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你们探索出了一条好路子,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挖掘山西优势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月17日下午,刘云山考察了清徐县的老字号“宝源老醋坊”。


“宝源老醋坊”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挖掘老陈醋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原了明清时期的醋坊原貌,再现了古代酿醋场景,并搜集展出大量与醋有关的古版线装书籍、器具,既生动展示了酿醋生产工艺,又集中展现了醋文化在山西的源远流长。


从醋原料到醋工艺,从醋器皿到醋文献,从醋产品到醋文化,刘云山不时驻足端详,特别是对保存完好的西晋、辽、元等朝代醋缸、珍贵的手抄本《看曲总论》及大量与醋有关的木制印牌,深为赞许。他说:“这些都是文化,都是财富。”


临别,刘云山拉着公司负责人的手说,感谢你们对弘扬传统醋文化所作的贡献。希望你们深入挖掘老陈醋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弘扬山西醋文化,做一篇醋文化的大文章。


吉利尔潞绸集团公司专门从事高档丝织麻面料及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被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潞绸文化园融产业开发与文化创意于一体,展现了悠久的潞绸文化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2月19日,刘云山认真考察了解丝绸手绣、织锦等传统工艺后,对企业负责人说,这是真正的文化企业,并勉励他们继续打造文化名片,把企业做大做强。


刘云山还考察了皇城相府旅游景区。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国家5A级文化景区,从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到全国十佳文明村,皇城村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2月19日一大早,刘云山实地考察了皇城相府,从相府庄园的恢弘气势,到明清商业一条街浓厚的文化商业氛围,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到家家户户投身旅游产业,所见所闻,给刘云山留下深刻印象。他深有感触地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难有魅力和生命力。


弘扬革命传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红色文化旅游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刘云山一直关心和倡导的。


巍巍太行,承载着一段光荣的历史,多少英雄的中华儿女在这里浴血疆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


7年前,刘云山亲临武乡考察后,作出了“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建成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指示。2月18日上午,当他再次置身这里时,一个全新的红色旅游格局已经形成。


步入展馆,在平型关大捷的场景前,在黄崖洞兵工厂模拟场景前,在八路军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电动沙盘前……刘云山看得很仔细,不时询问有关情况,与大家一道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在文化墙前,刘云山深情观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木刻版画、美术作品及编印的报刊杂志,他深有感触地说:“文化建设很重要,不论什么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文化。”


当讲解员讲到“太行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已成为鼓舞三晋儿女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时,刘云山当即称赞:“你讲得很好!”


在新建成的八路军将领馆和八路军文化园,刘云山体验了声、光、电的互动演示。他说:“将领馆创意非常好,这些照片很珍贵。还可以搞得再丰富一些,增加形象化的东西,多征集、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文艺作品,如著作、油画、雕塑等等。”他对有关负责同志说:“要把纪念馆管理好,把作用发挥好。尤其是免费开放以后,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要很好地研究,并作进一步的改进,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弘扬八路军精神。”


八路军文化园占地18万多平方米,仿照晋东南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建筑风格,再现了当年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战斗生活和生产建设的原貌。在这里,刘云山与游客一起兴致勃勃观看军民团结反扫荡情景剧,体验八路军文化内涵,称赞这是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的充分挖掘和大力弘扬。


2月19日,已是时近中午,刘云山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大山深处的平顺县西沟村,看望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申纪兰和西沟村的干部群众。


刘云山一下车便与申纪兰亲切握手,热情交谈。他说:“现在还是正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来看望您,给大家拜个晚年。”当申纪兰连连感谢时,他又说:“应该感谢的是你们。”


在西沟展览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珍藏的实物,生动展现了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西沟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的辉煌历程。


当讲解员解说到西沟村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两位全国劳动模范时,申纪兰谦虚地说:“这都是党的培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西沟,就没有我们。”刘云山深情地说:“你是我们共产党的楷模,我们要向你学习。祝你身体健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


群众生活好起来了,文化方面有什么新要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怎么样,刘云山对此非常关心。


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一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闻名全国的卫生模范村、改革开放后红旗不倒的全国文明村……


2月18日下午,刘云山来到东四义村,一走进展览室,就被该村各个时期取得的众多显赫成绩吸引住了。特别是绣有“毛泽东”署名的锦旗和周恩来亲笔签署的奖状,更是深深吸引了他的目光。在村党支部书记田真炉的介绍下,刘云山边看边听,边听边问。


“壮大村集体经济主要靠什么?”


“过去靠劳力、靠体力,现在主要靠科技,靠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我们村培养了几十个大中专学生,还有两个博士,六个硕士。”


在村文化广场、旅游公园,村民有跳舞的、有打太极的,村表演队正在演奏当地特色节目“上党八音会”,刘云山径直走过去,看得津津有味,并与演出人员亲切交谈,合影留念。


当得知 “上党八音会”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指出,民间艺术的传承十分重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等作品中就有“八音会”的内容。


临别,刘云山问村党支部书记田真炉:“说说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田真炉回答道:“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跨越,经济发展是前提,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同样不可少。”


刘云山满意地笑着说:“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很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要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


希望山西文化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2月18日下午,刘云山与我省部分市县、宣传文化单位、文化企业和农村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听取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情况和意见建议。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康吉仁,武乡县委书记周涛,高平市委书记谢克敏,泽州县文广新局局长马才富,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素琴,泽州县巴公镇东四义村党支部书记田真炉,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皇城相府(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胜等先后发言,围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惠民、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打造精品剧目、文化企业发展、农村基层文化、文化旅游融合等谈认识、谈体会。刘云山不时插话与大家进行交流。在听取发言后,刘云山作了重要讲话,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山西下一步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他说,山西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山西抓住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的难得机遇,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主导产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壮大新兴产业,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科学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在民生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农村“十个全覆盖”实际就是民生建设、民生工程。文化改革、文化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抓物质民生一样抓文化民生,像挖地下资源一样挖文化资源,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行动迅速、举措有力,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建设呈现出新的气象、新的面貌。刘云山要求,山西文渊深、文脉广、文气足,文化建设成果多、亮点也多,要发挥文化资源、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深厚的优势,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文化改革、文化发展方面进一步走在前列,在全国发挥率先、示范作用。要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方面走在前列、创造更多经验;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创造更多经验;在出人才、出成果,培育文化名家、创造文化精品方面走在前列、创造更多经验;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民生方面走在前列、创造更多经验。


袁纯清在座谈会上说,刘云山同志来我省视察,对全省人民是巨大鼓舞,对全省各项工作是有力促进。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山西发展特别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针对性、指导性很强,特别是提出希望山西在文化改革、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率先、示范作用,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鼓舞和鞭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刘云山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把文化改革、建设和发展作为一种重要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政治责任来对待,明确实施的路线图、工作的进程表,在一个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率先走出建设文化强省的路子,使文化改革发展努力走在全国的前列。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陈川平,省委常委、秘书长杜善学,副省长张平,省检察院党组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杨司分别陪同考察或参加座谈会。


本报记者徐补生

(责编:管理员)

相关链接

推荐阅读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