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在出席忻州市201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大会时要求
本报讯 (记者 左燕东)1月4日,元旦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带领省考核组,对忻州市完成年度目标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并出席考核大会。他强调,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制度保证,是推动工作落实、转变工作作风的有力举措,是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考核机制的具体体现。他要求忻州市坚持转型跨越不动摇,以更大勇气和胆气,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大市、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现代农业大市。
在听取忻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2011年完成目标责任情况报告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述职述廉后,袁纯清对过去一年忻州市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在项目建设、新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扶贫开发以及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袁纯清分析了忻州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忻州市强市和富民任务并重,转型和跨越任务并重,工业化和城镇化任务并重,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任务并重,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后发优势,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把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放在首位,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坚持投资拉动,把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打造投融资平台,保证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投资需求。坚持项目带动,坚持转型标杆项目优先、循环经济项目优先、新兴产业项目优先以及民生项目优先,在提高项目落地率上下功夫,在建设大项目上下功夫,在引进新兴产业项目上下功夫。坚持板块突破,把重点突破、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结合起来,布局一批大煤电、大铝业、大煤化、大旅游、大文化项目和园区,以局部率先发展激发整体活力。
二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中心任务,努力走出资源型后发地区转型发展新路。传统产业要提素质,推进煤炭产业高效、清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和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要成规模,利用煤、水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煤化工,依托铝产业优势发展深加工。工业园区要上水平,把循环经济和园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多元投资、多种形式开发,大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和产品档次。转型综改要抓先行,抓好标杆项目建设,推进关键环节改革,依托能源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劳动力资源,做好改革、开放、试验的文章。
三要把打造五台山名片作为龙头工程,充分发挥对全省文化旅游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要立足“世界驰名、中国顶级”的标准,全力打造风光、人文、休闲、会展、国际五台山,使之成为服务业的集聚地、发展的增长极、开放的大窗口。要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五台山,用好五台山“世遗”品牌,搭建商务洽谈、资金运作、项目推荐、信息传输等平台,坚持以节促旅、以旅兴业,推动文化业与旅游业高度融合、高端嫁接、一体发展。彰显文化魅力,做精五台山,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高位开发、充分开发,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打造一批高端文化品牌,举办一批高端文化活动。整治优化环境,做优五台山,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大力改善环境,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准,树立佛教圣地的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影响,做大五台山,打造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平台,使五台山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成为山西的符号、文化的承载、产业的支撑、发展的引擎。
四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加大领导力度,以实现农民收入翻番为抓手,以实现群众共同富裕为目标,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领导干部要主动包村抓扶贫。
要加大开发力度,围绕特色产品搞好规划、板块推进,深入推进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规模种养基地,把小杂粮变成大产业,使特色农业成为忻州的发展亮点。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深“一矿一企帮一村”模式。要加大整合力度,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一体”推进,提高县城和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使群众就地就近转移。
五要把改进作风作为坚强动力,以更大热情和干劲加快忻州发展。弘扬“直面艰苦、乐于吃苦、忍耐清苦、带头苦干”的精神,团结带领群众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要以苦为乐,保持良好状态,自觉担当、主动担当、勇于担当,到最艰苦的地方、到问题最多的地方破解发展难题。要以实干为基,努力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创造奇迹,既要让农民富起来,又要让山川绿起来,让生活美起来。要以创新为源,着力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环境优化组织机制、绿色发展循环机制、民生改善保障机制,努力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欠发达地区赶超发展的新路子。
袁纯清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锻造坚强有力、大有作为的领导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提升发展能力、结合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处理复杂矛盾能力、驾驭全局能力,树立正确发展导向;建设充满活力、稳如磐石的基层组织,确保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圆满完成,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决策落实和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大力整肃干部作风,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和纪律保障。
本网摄影师重走汶川救灾路 十年前随部队入川救援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