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中国围棋首夺世界冠军!马晓春龙城“复盘”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体育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中国棋手还没拿过世界冠军。”

“这次恐怕要拿了。”

“真的要拿了吗?”

“真的要拿了。”

棋聚一枰,黑白纵横,两人对坐。嘟嘟囔囔的是韩国棋手、有着“围棋皇帝”之称的曹薰铉,而对面坐着的就是马晓春。

中国首位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夺冠30周年纪念活动在太原举行

5月26日,中国首位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夺冠30周年纪念活动在太原举行。马晓春九段回忆起了自己的夺冠之路,而半决赛的经历更是至今难忘。

当时的棋界,放眼世界只有3项大赛,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和应氏杯。截至1994年底,这3项世界大赛总计颁发了12座世界冠军奖杯,中国棋手一无所获。

1995年的东洋证券杯,成为中国围棋的突围之战。两场半决赛,聂卫平VS山城宏,马晓春VS曹薰铉。鉴于日本棋手山城宏对中国棋手的威慑力一般,因此马晓春和曹薰铉的对决就成为关键。那时的曹薰铉,集3项世界大赛的冠军头衔于一身,是当时世界棋坛惟一的三冠王和第一位大满贯得主。

前两局战成1比1,决胜局颇有戏剧性。马晓春认为,下棋就是要让对手头疼。本局,他继续采用“星小目”布局,只不过较上一局是行棋的方向做了改变。曹薰铉是力战型选手,但在马晓春的带动下满盘乱转,更是在收官阶段忙中出错,下出“勺子”,最终输了20目半。回忆起当年的场景,马晓眉飞色舞。用到场的山西省文联主席、作家葛水平的话说,“马晓春的眉毛会跳舞。这是一个有趣的人。”

1995年5月,马晓春九段(中)夺得中国围棋第一个世界冠军

最终,马晓春和聂卫平相遇决赛。1995年5月24日,中国围棋史上举足轻重的一天。在东洋证券杯决赛的第4盘较量中,马晓春中盘战胜聂卫平,以总比分3比1取胜。中国围棋终于实现世界冠军“零”的突破。这个冠军意义重大,其实放眼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围棋世界冠军仅马晓春一人,其后俞斌在LG杯上折桂已是本世纪的事了。

这更彰显出马晓春夺冠的特殊意义——填补了一个时代的空白。那年31岁的马晓春,为在低谷中盘桓许久的中国围棋点燃了燎原之火。之后,常昊、古力、孔杰、党毅飞、丁浩等纹枰才俊,先后亮相、登上巅峰,在围棋世界坐实了中日韩三强鼎立的局面。山西省围棋协会主席郭志强介绍,这也是为什么山西棋界要办这次纪念活动的原因。

马晓春挂盘讲解夺冠经典之战

马晓春与山西围棋有很深的渊源。

当日到场的还有山西围棋名将,曾夺得1985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的方天丰八段。马晓春和方天丰私交甚好,曾在国家队当过室友。正是在两人的相互切磋和启发之下,马晓春才有了写《三十六计与围棋》的想法,并最终成稿付梓。当然,马晓春认为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美人计”这一章不太好写。

退役之后,马晓春多次来到山西,参加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担任山西围棋网络联赛的嘉宾、“客串”围棋道场的老师……5月27日,马晓春现身太原市围棋协会,在草坪棋院挂盘讲解了自己在东洋证券杯半决赛与曹薰铉的那盘关键对局。讲解结束后,马晓春还为现场的棋友签名,进行交流。

马晓春与棋友互动交流

有人问起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马晓春表示人工智能重在“辅助”和“参考”,不必盲目迷信。对于最近中韩的规则之争,马晓春认为,围棋世界大赛当然应该用中国规则,因为围棋起源于中国。

“乐在棋中”,无论走到哪里,马晓春都是一把自题的折扇在手。年过六旬的他,仍然醉心黑白天地,与三十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

记者:李清伟

(责编: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