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毽球段位制推广活动暨山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踢毽子大赛晋中启幕
传承与发展共舞 共享“毽”康快乐
2025年中国毽球段位制推广活动暨山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踢毽子大赛晋中启幕
传承与发展共舞 共享“毽”康快乐
5月24日清晨,晋中学院被一片热闹欢腾的氛围所笼罩。阳光轻柔地洒在校园里,体育馆前,大批踢毽球的队伍云集于此,毽球翻飞、笑语不断。当日,“毽行标准·不毽不散”2025年中国毽球段位制推广活动(山西站)暨山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踢毽子大赛开幕式在晋中学院体育馆盛大启幕。
此次活动由体育总局群体司主办,中国毽球协会承办,晋中学院运营。当天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广东、天津等全国各地众多毽球爱好者踊跃参与。开幕式现场,晋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延晋军为活动致辞,中国毽球协会副主席郭杰为活动授旗,山西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李晓峰宣布活动启动。
走进体育馆内的活动现场,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与浓厚的文化气息相互交融。在比赛区域,运动员们全神贯注,毽子在他们的脚下、膝盖间、头顶上灵动飞舞,盘踢、磕踢、拐踢、绷踢等各种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一旁的展示区域,来自天津的毽球传统工艺制作人正专注地展示毽球制作过程,这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只见他们熟练地将一根根羽毛与一个个铜钱精心搭配、穿引,经过小心的挑毛等漫长程序,一个精美的毽球呈现在眼前。围观的人们不时发出惊叹,在欣赏毽球制作工艺的同时,也对毽球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毽球作为一项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就已盛行,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活动将毽球比赛与传统工艺展示相结合,无疑为非遗传承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实践平台,让毽球这一古老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赛事设置方面,主办方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水平差异,精心安排了盘踢、磕踢、拐踢、绷踢个人计数赛,四人围踢计数赛,四人围踢自编套路赛等多个项目。无论是追求个人技巧的毽球高手,还是注重团队协作的爱好者,都能在这个赛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
为了深入了解此次活动的特色与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国毽球协会技术与培训委员会主任、晋中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部长郑治伟。郑治伟主任热情地分享了活动背后的故事和愿景。
他介绍道,此次活动作为首战示范,有着诸多亮点。其中最突出的是“万人千队”校园活动与学生裁判认证的紧密结合。参与裁判工作的学生们在前期经过了一周左右的专业培训,获得了认证资格。“这些学生裁判可不是简单的参与者,他们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郑治伟主任笑着说,“他们不仅在实习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通过参与公益服务,培养了社会责任感。这种将校园体育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融合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郑治伟主任还提到,第三届全民健身踢毽子大赛与第三届“万人千队”活动同期举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活动现场氛围热烈非凡,赛场内外随处可见人们尽情踢毽的身影。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既是赛事的热情观众,欣赏着毽球运动的精彩瞬间,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投身到这场体育狂欢之中。
“这种参与感非常重要,”郑治伟主任感慨地说,“它充分体现了晋中学院‘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赛中锻炼,在欣赏中提升,真正感受到了毽球文化的独特魅力。”校园廊道里布置的健身元素展示区,也营造出浓厚的健身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体育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回顾晋中学院在毽球推广领域的发展历程,郑治伟主任眼中满是自豪地说:“过去20多年,我们在毽球推广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第一个10年,学院以创品牌、夺冠军为目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赛事,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勇夺世界冠军,为学校和毽球运动赢得了荣誉。第二个10年,学院发起成立中国学生毽球分会,致力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全国高校的毽球爱好者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毽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如今,我们正朝着第三个10年的目标大步迈进——将毽球文化打造成为对外文化输出展示的重要名片。”
“我们希望毽球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郑治伟主任坚定地说。他强调,我们的愿景是让更多人真正参与到毽球运动中,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知晓。“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毽球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大家在参与中收获快乐、健康和成长。”
此次“毽行标准·不毽不散”活动,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全民健身、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它为毽球运动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也为晋中学院实现将毽球文化推向世界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范璐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