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平:13年山西情,31载体育缘一场“忍痛割爱”的捐赠
孙正平:13年山西情,31载体育缘一场“忍痛割爱”的捐赠
孙正平在捐赠仪式现场。
“再看一眼,确实有点舍不得……但想到是给第二故乡,又觉得心甘情愿。”
5月18日,在山西体育博物馆捐赠仪式现场,74岁的孙正平摩挲着一瓶定制纪念酒对记者说。
酒瓶上印着自己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解说团队成员的个人头像,这是他珍藏了17年的“心头好”。最终,他选择将这份独家记忆留在山西。
“山西教会我朴实与坚韧”
作为插队山西稷山13年的北京知青,孙正平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溢于言表。
捐赠台上,他多次向台下鞠躬:“山西人的朴实、憨厚,让我学会了不怕苦、勇往直前。”他回忆,自己从知青到央视主持人的蜕变,离不开给予自己更多的教诲、培养和帮助的山西人。
12件藏品:体育生涯的浓缩
此次捐赠的12件藏品,是孙正平体育人生的缩影。
自传《声涯》记录了他在体育转播一线近三十年播音声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影碟,封存着他与周涛搭档的经典瞬间;仿古蹴鞠代表他对中国足球文化的敬意。
孙正平告诉记者,这是自己第一次捐赠体育藏品给博物馆,为此他从搬家凌乱的行李中翻出这些“宝贝”,“每一件都有意义”,他笑着说。
“奥运酒”与81人的纪念
那瓶纪念酒被摆在展品中央,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孙正平透露,酒瓶由景德镇瓷器定制,是用20年以上酒引子做的。因为当年自己组建了一个奥运解说“国家队”,81个解说员,每人都有这瓶酒。“带头像的酒留给你们,不带的我留着。”
捐赠现场,他几次看着那瓶酒,仿佛在与老同事们隔空对话。被问是否“舍不得”?他摇头:“山西培养了我,这是最好的归宿。”
一场跨越半世纪的回报
活动结束时,孙正平站在博物馆门口,望着“第二故乡”的天空。
50多年前来到山西,十几到二十多岁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这里度过。“那会儿我就是一个普通学生,没有任何背景,山西对我的培养和教诲,对我今后的人生影响还是蛮大的。”
博物馆门口,一直有拉着他合影的热情的人们,他“来者不拒”。
“这次回来,就是想尽点绵薄之力。”
风吹过他精心打理过的头发,那一刻,少年插队时的豪情与老来捐赠的赤诚,在五月的阳光下悄然重叠。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霈霈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寇宁摄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