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亲历】壶中日月长
——“观汾”小酒馆的奇妙之旅
【体验与亲历】壶中日月长
——“观汾”小酒馆的奇妙之旅
在城市的喧嚣中,总有一些地方能让时光慢下来,让心灵找到栖息之所。“观汾”酒馆便是这样一个隐匿在繁华街角的神秘空间,当暮色漫过东窗,青砖墙上“观汾”二字泛起暖光,仿佛在召唤着每一个渴望探寻山西酒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之美的人。
推开铁锈红的大门,晚风裹挟着若有若无的古筝曲调——《梁祝》钻进耳朵。空气中,汾酒的清冽与咖啡豆的焦香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奇妙的嗅觉盛宴,将顾客瞬间拉进一个充满诗意与古韵的世界。入口处,三层圆形吧台上五颜六色的酒基、糖浆、果汁掩映在粉色桃花下,格外浪漫。这里是“心情特饮”鸡尾酒DIY区。
“沉静如白开水的素淡,纯朴如柠檬的清新,热烈如热带水果的荟萃……在观汾,人人都是调酒师,4种汾酒,13种辅料,杯子与雪克壶,等待你用它们讲述关于你的故事。”工作人员介绍道。
来自天津的王先生和夫人正在用葡萄汁、气泡水混搭汾酒,冰块撞击杯壁的声音与古筝的琴音竟奇妙应和,一悠长一激荡,新奇的体验让人开心不已。
入口向左拐是咖啡区和汾酒文化区,从商周青铜到唐诗杏花,每一件器物都是汾酒的基因密码。单从整齐排列的十二只青铜酒樽形状的酒杯来看,每只杯底的饕餮纹样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年前晋地的酒文化故事。说起这些酒杯,工作人员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笑着说:“这些酒杯可是大有来头,它们是晋地酒器的摹本,承载着我们山西悠久的酒文化。当您用这些杯子品酒时,就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共饮。”
入口向右拐是闻香品鉴区,玫瑰粉、黄盖汾、竹叶青、巴拿马、典藏二十年……纯纯的酒香就这样顺着气囊口扑鼻而来。而那些萌萌的国潮文创,是年轻人读懂汾酒的第一口。
“哇,这杯‘人醉杏花天’竟然有沙棘香!”二层爆发的惊叹声引记者登上旋梯。
二楼吧台里,调酒师正在调制名曰“一出好戏”的鸡尾酒。他将青花汾酒倒入冰镇过的雪克壶,冰块撞击铜壶的声响清脆悦耳,如同晋祠水镜中的涟漪。“为什么坚持用青铜器皿调酒呢?”记者忍不住发问。调酒师一边熟练地摇晃着酒壶,一边回答:“青铜特有的冷冽能‘驯服’汾酒的刚劲,让酒的口感更加醇厚柔和,就像山西这片土地,既有雄伟的山川,又有细腻的人文情怀。”
“这些鸡尾酒必须马上喝,一来冰块融化后口感不好,二来上面的脸谱糯米纸融化后不好看。”调酒师一边找脸谱,一边笑着说。因为是山西人,调酒师特意找了一张红脸关公。轻抿一口,水果的奔放与谷物的沉稳在舌尖交战,那种奇妙的口感仿佛真的骑马挎刀越过了中条山。
案上盛风月,壶里有乾坤。在这里,山西出土的青铜酒器、巍巍太行山际的晚霞、山西人家的老陈醋……关于山西的想象,从文博到自然,都可以鸡尾酒的形式承载和表达,凝聚成案上的一方小天地,邀请你叩开表里山河的大门,用味蕾探赜钩深。
有人在这里读懂山西,有人在此处找到新趣。“观汾”,不只是酒馆——它是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传递给现代的一封情书,是静谧而又灵动的学术酒吧,是求知者们的文化客厅。
山西文旅集团杏花村文旅公司负责人杨柳介绍,“观汾”小酒馆开始运行后,就朝着打造“山西文化客厅”的目标而去。从空间设计而言,它集合山西传统文化、非遗、古建、地标等代表元素,融合创新方式,以自由、轻松的社交场所呈现。从内容设置来看,主打建设山西文化窗口,每周都将设置“思想沙龙”“学术分享”“大咖讲授”等,让“软知识”以“轻分享”的形态传递给大众。
“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求知者。”杨柳说,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学术酒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营养,引入“学术酒吧”的概念和做法,不是赶时髦,而是确实想把酒吧做成宣传山西文化的一个窗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凌晨一点的“观汾”亮起星图投影,据说是按陶寺遗址古观象台复原的。蜷在晋作家具改造的卡座里,看着汾酒咖啡的拉花在北斗七星下慢慢消散。夜风掠过时,我突然听见藏在记忆深处的声音——是童年时祖父用铜勺舀酒的声响,是学生时代与挚友碰杯的清脆,是某个雨夜独酌时冰块撞击杯壁的呜咽……这些被时间切割的碎片,此刻竟在杯中的酒液中重新拼合。
巷口回望,“观汾”的夜间模样像极了老式供销社,当那只青铜酒爵风铃再次响起,听见的不只是金属震颤,更像是跨越三千年的觥筹交错声,绵绵悠长。
本报记者任志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