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供给促健康发展,伴随行业新政出台——
新能源车险市场加快优化调整步伐
创新供给促健康发展,伴随行业新政出台——
新能源车险市场加快优化调整步伐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产业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近日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犹如及时春雨,为长期困扰行业的数据协作、维修成本高等症结开出制度良方。
日前,多家险企公布财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未使相关车险业务摆脱亏损的状况。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及市场交易量的持续增加,新能源车险市场将迎来转型升级的契机。
市场现状
车险承保量增利亏
2024年,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多月超50%。今年1至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新能源汽车已从购车的备选方案,逐渐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优先选择。
4月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了3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新能源乘用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为51.1%。
需求创造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孕育出庞大的车险市场增量,使新能源车险成为险企竞争的焦点。不过,伴随业务增量一起增长的,还有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
4月2日,记者从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获悉: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山西省各家保险公司承保新能源汽车总数为98万余辆(件),这一数字在2024年升至126万余辆(件),增幅近30%;2023年山西省各家保险公司新能源车险赔付支出约为79813.29万元,2024年则增至126454.65万元,增幅超36%。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车险呈现出量增利亏的现象,让其对新能源车险喜中有忧。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的是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投保难等问题。
省城一位特斯拉Model Y的车主抱怨:“保费已经从第一年的6000元涨到第三年的9000多元。”另一位新能源车主无奈表示,只因一次出险,第二年保费增加了不少。
原因分析
数据协作亟待加强
有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险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表面上看,新能源车险困境源于出险率比燃油车高、平均赔付额高的硬性成本。但深层次矛盾藏在数据迷雾之中——新能源汽车特有的技术架构,正在颠覆传统精算模型的底层逻辑。
省城一家保险公司的理赔员常先生向记者讲述了最近出险时遇到的窘境。客户驾车追尾一辆新能源轿车,查勘后认定普通维修即可,但对方坚持要求更换后保险杠等部件,“因为4S店表示如果不更换会影响车辆的售后保修,但两种方案的维修差价有近万元,已经谈了一周还没能达成一致。”
“这个案例典型地说明了保险企业面临的困境,现有的数据没法做出让彼此信服的判断。”险企业内人士解释,新能源汽车结构模块化、整体性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智能驾驶模块构成“三电系统”,其维修成本占事故总赔付的65%以上,事故中要求更换的比例很高。然而,新能源汽车核心维修数据目前对险企开放不足,保险公司只能依赖碎片化的历史数据进行模糊定价。不少从业人员感慨:“相比几十年的燃油车出险理赔数据,新能源汽车的数据太少了。”
据了解,2021年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虽然已实施3年有余,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仍处于变化中尚未固化,用户规模相对较小,很多用户从燃油车切换到新能源汽车,使用习惯存在一些偏差,保险公司积累的风险模型和数据仍处于不断补充完善中,面向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服务,尤其是维修服务体系仍不完善,因此市场依然存在矛盾。
除了积累的数据不够,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技术迭代速度与保险产品研发周期的错配。新能源汽车平均每6个月就会进行OTA(Over The Air Technology,一种通过无线网络对汽车软件或固件进行远程升级的技术)升级,智能驾驶系统的版本更新可能彻底改变风险概率,但保险公司对新风险评估模型的搭建可能需要半年时间。
目前,车企与险企的数据协作机制尚未建立,新能源车险的困局实则是行业亟需构建动态风险评估体系的现实需求。
政策先行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新能源车险市场保费增长与亏损并存的现状,既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暴露出当前车险市场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促进新能源车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险企盈利和车主合理负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困境,政策层面正在积极行动。
1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新能源车险领域的首个专项指导意见。《意见》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意见》有两点值得关注。
其一,明确提出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新能源汽车目前维修成本过高有四点原因,包括主机厂的技术垄断、配件垄断、维修服务网络不健全以及车辆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维修的可行性。针对这四点,《意见》要求汽车行业要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这都将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从而助力保险业务的发展。
“《意见》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上的态度为解决数据协作提供保障,期待它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变化。”业内人士评价。
此外,《意见》在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有效保险保障,实现消费者愿保尽保,同时丰富商业车险产品,研究推出“基本+变动”车险组合产品,研究探索“车电分离”模式车险产品等。与此同时,《意见》明确将对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进行合理优化,促进车险价格与风险更为匹配。
1月25日,“车险好投保”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当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投保渠道遭遇困难时,可通过该平台链接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保。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新能源车险市场前景广阔。在政策引领、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以及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新能源车险有望通过降低维修成本、优化定价机制、创新保险产品等措施,逐渐解决当前面临的承保亏损和保费过高问题,实现险企、车主和行业的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安晓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