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晋控煤业:向新突破 以质求变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产经消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从井下智能现代的综采工作面,到宽敞明亮的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从采煤机智能切割煤壁到放顶煤作业全自动化,从智能化自主调节井下通风系统到作业现场地质条件变化主动预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加快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势能。
  如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致力于传统产业核心技术升级,积极培育新型技术人才,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并在长久地实践中给出答案。

向“新”求变,塑造发展新动能

  4月11日,走进山西省智能化示范煤矿、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煤业集团塔山矿,操作人员通过采场环境的在线感知系统,只要轻点鼠标,系统便自动匹配工艺策略,实时监测煤机位置,综采设备自动进入割煤、移架、推溜等生产流程。随着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塔山矿技术设备不断升级,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1月13日,装载着“塔山矿盾构1号”刀盘的55号多功能车缓缓驶入塔山副井;1月25日,成功完成首次试运转;2月5日,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目前,单班进尺已突破14.4米,单日进尺最高突破28.8米,3月单月进尺完成613米,标志着塔山矿正式进入硬岩巷道快速掘进的新阶段。
  “塔山矿盾构1号”是该矿结合地质条件和生产需求,经多次现场调研与考察,联合江苏神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精心研制的成果。该盾构机集掘进、出渣、支护、除尘、导向等功能于一体,可有效实现掘、支、运关键工序平行作业,掘进效率较传统掘进机提升1.5倍,每班生产人员可减少约30%,还具备施工安全系数高、巷道成形质量好等优势,可真正实现零空顶距作业。
  “随着‘塔山矿盾构1号’、新型九臂掘锚一体机等新装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巷道掘进水平,还有效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这是矿井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为矿井稳产达产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技术支撑。”谈起塔山矿智能化建设,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智能化建设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自2020年以来,煤业集团共14座矿井布局智能化矿山建设,已建成5座智能化矿山,其中塔山矿、同忻矿2座煤矿通过国家级验收,麻家梁煤业公司、马道头煤业公司等3座煤矿通过省级验收。
  依托5G、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煤业集团各生产矿井加快智能化建设步伐,制定详细规划方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投入到生产中,实现了采掘设备智能化、系统运行自动化、岗位巡守无人化、设备监视可视化、诊断预警自动化、信息传输集成化的目标,切实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煤业集团将全力推进煤峪口矿、永定庄煤业公司等智能化煤矿建设,并规划2025年建设白洞、圣厚源两座煤矿,煤业集团整体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逐“绿”而行,描绘发展新画卷

  “以前的煤矿到处都是煤尘,现如今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巷道里有自动喷雾机进行雾化。矿区的环境也焕然一新,有专人对矿区种植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浇水和维护,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格外开心。”春回大地,煤业集团王村煤业公司青年职工小赵一边感叹着,一边将拍下的矿区新貌分享到朋友圈。走进王村煤业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态和谐的景象。在这里,“黑”已经被“绿”进行了全覆盖,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种满了各类草木,一直延伸到了各个工作地点。
  王村煤业公司始终坚持以“建绿色矿山,创和谐矿区”为宗旨,组织成立了“环保治理团队”,对煤场及运煤路每天定时进行全覆盖降水除尘,净化空气质量。在煤场周围全面覆盖防风抑尘网,避免煤尘扬起造成大气污染。无论严寒酷暑,只要煤场落煤,第一时间拉网进行全面覆盖。同时,安装多处自动洗车装置,运煤车辆进出运煤路段必经高压冲洗,真正实现了出煤不见煤的“无尘化”矿井建设。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煤业集团结合工作实际,下发了《环境保护考核管理实施细则》《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创建了较为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为更好地开展环保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撑。为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整理汇总各产排污单位《一矿一册污染源调查表》,实现环保管理分类施策,并通过不断加强日常环保督察考核力度,推动煤业集团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煤业集团积极践行“两山”理念。2024年共计投入2719万元,重点用于挖金湾燃煤锅炉替代项目和煤峪口矿、色连矿、麻家梁煤业等煤矿的排放系统建设。同时,通过开展清洁能源供热改造、塔山“零碳矿山”建设、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等工作,实现了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2.92千克标准煤/吨,较“十三五”末的4.36千克标准煤/吨下降33%,节能指标显著下降,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十四五”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育“才”聚才,积蓄发展新活力

  “要强化素质提升,持续加强煤矿‘一规程五细则’以及岗位操作标准等内容培训学习,确保职工熟练掌握岗位知识。严格执行逢查必考,利用培训教育类App,以全员参考率、合格率为指标,对各类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考核、评价,确保培训取得成效。”在煤业集团二届三次职代会上,再次强调了人才培养、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一直以来,煤业集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格局,多维度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4年,煤业集团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来自煤业集团42项业务工种的1200多名职工,分专业、分领域进行同台竞技。此次比武包含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选手们沉着应试、冷静答题,他们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征服了裁判和观众。最终,煤业集团对在此次技术比武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180名选手、3个优胜单位、15个优秀组织单位、10个先进单位及200名优秀工作人员给予表彰。
  “这次岗位练兵是一次锻炼自我、突破自我的机会,通过实战,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锻炼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切磋技能的平台。”获得矿山救护工实操项目第一名的矿山救护大队北辛窑中队的韩晨说。
  煤业集团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引才”做大人才增量,以“育才”促进人才成长,以“用才”激发企业活力,以“留才”赋能高质量发展,建立了以专业性练兵为基础,以煤业集团岗位练兵为主线,矿内外技能竞赛互相衔接的竞赛体系,构建了“培训、练兵、比武”技能提升新模式,达成了“比学赶帮”的目的,带动广大职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着力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水平精湛的学习型、专业型人才队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不仅如此,煤业集团坚持在干事创业中发现人才、使用干部,推进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切实把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向新突破,以质求变。煤业集团将一以贯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守正和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将更多新技术、新装备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本报记者张毅 本报通讯员张硕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