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买买买” 拥抱“断舍离”

【城市风】极简消费 品质更高收获更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产经消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历经半年装修,我妈看过以后评价说,小偷来了都得给我留点钱。”刚刚装修好房子的常一磊笑道,“没有门框、踢脚线、装饰画,全屋微水泥打造,主打一个生活必需。”
  “以前觉得‘包治百病’,现在看到一柜子包,只觉得‘包生百病’。”在二手网站卖包的上班族李欣阳说。
  “这个护肤水和面霜是我用的护肤品,用完了才会去买新的,所有东西我都选择一进一出。”研究生刚毕业的刘畅说。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极简主义纳入到了自己消费的理念中。极简,顾名思义就是极度简单、极致简约,即非必要则不要。它首先风靡于艺术和设计领域,表现为追求一种极致简单、化繁为简的艺术设计风格,这种风格逐渐延伸到生活领域,形成了极简生活观念和消费方式。从“买买买”到“断舍离”,消费者为什么会奉行极简主义?
  刘畅践行极简主义有3年,她回忆道:“上大学的时候,刚脱离高中高负荷的学业,手上又有了一些生活费,于是大量时间、金钱用在了购物上,交过的智商税不计其数。尽管在外做兼职,但仍然入不敷出,所以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高频率购物,拥有这些东西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好。”自省同样发生在其他像刘畅一样的极简主义者身上。李欣阳说:“成为极简主义者的契机是工作后第一次搬家时,冗杂的物品令我焦头烂额,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些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却很深刻。在发问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促使他们购买这么多物品的原因并不那么合理。李欣阳表示,看到别人有、看到商品花哨的营销以及各种购物节“满减”“低价”的噱头,就忍不住“剁手”下单,而没有考虑自己真正的需求。
  李欣阳提到“真正的需求”,是极简主义消费理念的核心。正如美国“成为极简主义者”网站的创建者和编辑者乔舒亚·贝克尔所著的《极简主义改变了我》中所言,通过“拥有更少”的生活,使人能从生命里收获更多,体验到更丰富的人生。龙发装饰设计师李瑾宣表示:“极简不是少,而是刚刚好。从衣橱到书架,从厨房到客厅,每一个空间有留白,给客人留下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而这些追求极简主义的客人,往往会选择质量更高、品质更好的产品。”
  “在一定的预算内,选择自己需要的、更有品质的产品,这是我装修新房的底层逻辑。”奉行极简消费的常一磊介绍道,自己全屋使用的微水泥材质,是纯天然树脂乳液与无机矿物混合产品,零甲醛,零VOC(墙面漆中各种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施工过程有12道工序来实现微水泥的物理性能和特别的肌理质感,因此,从质感、施工难度、价格来说比一般建材更好。
  极简之下,金钱不再是盲目追求物品的手段,而是用来筛选出真正契合自己生活品质物品的工具。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极简主义者乐此不疲地分享着自己的极简生活,他们也把这种理念称为“长期主义”。长期主义不是一味购买贵重物品,也不是成为苦行僧,而是不断思考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更加理性、明智地消费。“当我购买一样物品时,除了考虑它的即时效用和价格,还会思考它的长期使用价值,我希望所购买的物品可以‘回本’。”刘畅说道,“比如一双高品质的鞋,虽然定价高,但因为它质量好耐穿、设计经典,能穿很多年,就是能‘回本’的长期好物,同时,它的存在会让我减少购买同类鞋的时间、空间和金钱的损耗,实现了极简。”
  极简消费,不仅有助于降低生活成本、节约资源,还能让人更加专注于生活的质量和精神追求,从而提升幸福感。业内人士表示,极简理念之所以风靡全球,不在于其是否“高级”,而是它提出了一种从人与物品的关系的视角来更深层次认识自己的方式,核心仍然是每一个个体本身,清晰地认知自我并独立思考更为重要,盲目跟风只会背道而驰。

本报记者高玮

(责编:刘洋、刘 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