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汾酒试点”伏曲大典举行
汾酒大曲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汾酒试点”伏曲大典举行
汾酒大曲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曲是酒之骨”,“曲”的品质决定酒的“骨气”。7月15日,正值入伏第天,2024“汾酒试点”伏曲大典举行。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公司领导李振寰、韩向宇、刘卫华、王怀,部分汾酒股份高管,2024“汾酒试点”筹备组组长、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任志宏,中国酒业协会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张志刚,公司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汾酒大曲退休老师傅代表、在职工匠大师及大曲一线各班组长参加了大典。
《齐民要术》中记载,白酒最佳制曲时间是立夏到重阳,而汾酒就是在每年伏天的时候制曲。不同的酒曲让酒具有不同的风味和特色,汾酒其独特的风格则来源于汾酒大曲,汾酒大曲是较为复杂的中国大曲艺术,在中国白酒界堪称奇绝,被称为中国白酒的“曲艺之巅”!
汾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卫华以《国曲之本,是汾酒复兴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题发言。他指出,确立“国曲之本”定位,全面推动汾酒大曲的传承创新,是提升汾酒产业链竞争力的关键一招,并从4个方面阐述了“国曲”之本的汾酒大曲定位。
首先,“国曲”之本的定位,是汾酒大曲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从长度来讲,杏花村汾酒制曲史与酿酒史同根同源,都是发端于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杏花村有着6000年的制曲史;从广度来讲,汾酒大曲和汾酒酿造技艺是一体的,随着五百年晋商的纵横天下,汾酒制曲技艺传播了大半个中国;从深度来讲,汾酒大曲不仅有卓越的实践,还有卓越的理论。早在300多年前,便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大曲理论。
其次,“国曲”之本的定位,是汾酒大曲的复杂工艺所决定的。在中国白酒品类中,只有汾酒是三种曲科学配比;翻曲次数高达11次以上,更是绝无仅有;汾酒的曲房、原粮、配比、形状、排列、辅助材料都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300年前的制曲理论就非常强调用水的选择,并把井水排在第一位,而汾酒一直使用杏花村的深井水制曲。这么多的优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国曲”之本的工艺基础。
第三,“国曲”之本的定位,是汾酒大曲的引领创新所决定的。中国微生物学的重要奠基人、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的方心芳先生,于1934年发表的两篇关于汾酒酿造的论文,是中国白酒实用性科学研究的开篇之作;1964年“汾酒试点”关于中国酒曲的生产写实、各项试验、探索创新、卓越成果,引领了中国酒曲的传承创新之路,成为中国酒曲现代化实践的开端。压曲机、配比秤、自动控制系统研制等项目的研发及成功应用,引领了行业走向科技进步之路。
最后,“国曲”之本的定位,是践行汾酒复兴纲领的现实要求。“国曲”之本,不仅仅是历史,不仅仅是现实,更是未来。虽然近年来,汾酒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但前有标杆、侧有对手、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变,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是汾酒在很长一个发展时期内的战略目标。汾酒大曲有着雄厚的传统基础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应该坚持“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战略方向不动摇,传统的更传统,现代的更现代,努力成为中国酒业系统性创新、传承式创新、发展性创新的卓越典范。
任志宏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用大量史料佐证了《为什么说汾酒大曲是“国曲”之本》专题演讲。他指出,杏花村汾酒制曲工艺,是中国酒曲起源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砖曲成型及标准化、规模化等关键性演变的“活化石”;是中国酒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是引领中国酒曲“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的火炬手,汾酒大曲堪称“国曲之本”。
汾酒总工程师、2024“汾酒试点”筹备组组长韩英作《2024“汾酒试点”大曲专题的研究基础与创新思路》专题演讲,宣布了2024“汾酒试点”大曲专题“4127计划”,该计划包括4个模式、1个专题、27个课题,并总结了“233211”汾酒大曲标准化表达体系。
近五年汾酒在大曲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汾酒集团不同区域大曲微生态的特点
汾酒集团的酿酒微生态主要为5个园区,酿酒微生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提高产品品质的重要保证。根据之前对不同区域大曲的研究,历史较长的产区拥有着最多种类的细菌,生物多样性高,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进而表现出酒质量优。其他产区经过多年积累,逐步向优势菌群转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也逐步好转。
汾酒制曲原粮优质品种研究
不同的产区,原粮质量不同;同样的产区,原粮也有优劣之分。品种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近年来,“汾麦30”大麦新品种经多年试验,已进行了品种登记;目前,正开展“大麦3018”新品系的制曲性状评价;同时,汾酒也在进行制曲专用大麦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多项栽培技术规程。此外,汾酒正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大麦和豌豆新品种选育已进入了三代阶段。确保大曲原粮的稳定、优质,为制作好曲提供基础。
汾酒制曲原料鉴定方法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对常见的10种不同品种的豌豆进行鉴别,可以从豌豆种子4种蛋白电泳和淀粉特性的分子特征,区分制曲用麻豌豆与其他豌豆。确保所选用的原料符合酿造大曲的标准和要求。
汾酒三种曲的微生物研究
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有什么不同?内在机理是什么样的?科学解析传统,知道其“所以然”,是1964“汾酒试点”成功的重要途径,也是酒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后火曲中酵母菌数量相对最多,但红心曲中酵母菌的种类相对最高,三种典型大曲都含有5种常见的酵母菌;三种不同曲中微生物的种类、丰度也有明显差异,红心曲的α多样性指数明显地少于清茬曲和后火曲;红心曲的细菌群落与另外两种大曲能够显著区分。
在酶系研究方面,结果表明,合格大曲的糖化酶和α-淀粉酶普遍高于异常曲的糖化酶和液化酶,曲皮的糖化力和液化力高于曲心的糖化力和液化力,曲皮厚会降低大曲的糖化力和液化力。
汾酒大曲贮存过程不同质量等级曲的研究
结果表明,尽管合格大曲和异常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类似,但里面的功能微生物的比例不一样。比如合格大曲中的主要3种功能微生物都显著地高于异常大曲。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发酵试验,合格大曲分解淀粉微生物的相对丰度高于异常大曲,发酵结束后失重比更多,含水量更高。产生了更多的甘油、乙酸、乙醇和其他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明晰了“什么样的曲出什么样的酒”。
伏曲对汾酒品质的影响
伏曲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夏季特有的气候、温湿度条件,制作优质大曲,这是历史经验的长期总结。
根据目前的研究,伏曲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稳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较强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新陈代谢功能”,与汾酒工艺中,低温入料、低温发酵,“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更吻合。还有相对较高的酯化力,可产生更丰富的香气物质。同时,乙乳比较高,是汾酒优质高产的基础。这也是汾酒进行伏曲生产最大的意义所在。
汾酒大曲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研究
智能化创新与传承式创新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化创新,是以机器大脑取代人类大脑,以机器取代人;传承式创新,是充分肯定工匠大师不可取代的经验智慧,以机器大脑赋能人类大脑,以机器解放人。本项研究围绕曲培育的最佳环境,在曲房内集成温湿度控制,通过蒸汽发生器、上下轴流风机与风管设计促进空气循环调节温湿度,加温与加湿系统分别作用于地面与空间,确保环境适宜,探索“无需人工翻曲”。
退休制曲大师霍永健、大曲一厂工匠大师王志斌分别作题为《汾酒制曲人的精神》《汾酒大曲的传统工艺》的分享,从亲身实践谈了对大曲工作的感悟与认识,分享了大曲工作要诀。
据了解,2022年,汾酒提出了汾酒复兴“123”总纲领,确定了“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的目标。短短两年时间,汾酒集团2023年销售收入比2021年增长120亿元;2024年一季度销售收入153亿元,已达到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的48%;汾酒集团2023年净利润是2021年净利润的两倍,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63亿元,比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还多出10亿元。
从产品方面,青花汾酒已经成为超百亿元大单品,这无论是对于汾酒还是对于清香白酒,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标志着清香型白酒在高端领域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产品,有了一席之地。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青花汾酒还处于爆发的前期,有更大的空间值得期待。
2024“汾酒试点”是中国酒业“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高质量创新发展道路的样板项目、1号工程。2024“汾酒试点”将继承“敬仰传统、尊重规律、立足一线、知行合一、方向明确、办法具体”1964“汾酒试点”精神,围绕4个方向,开展19个专题、99个项目的“41999”工程。本次伏曲大典,是2024“汾酒试点”的开篇之作,后续将有一大批项目逐步展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