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以抽检监测助食品企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开抽检良方 除企业病灶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产经消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为落实“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属地管理责任,抓住食品企业中的“关键少数”,以抽检监测“小窗口”助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2023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针对2022年检出3批次及以上不合格的29家生产企业,在强监管、严处罚的同时,开展了精准分析、问诊帮扶的课题研究,帮助企业从源头查风险、防隐患、提质量,围绕重点品种及项目,通过采取“源头治理”“靶向诊疗”等精准防控措施,及时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用好数据信息“金钥匙”

  食品抽检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等各领域各环节,能够通过科学客观的食品抽检数据及信息结论,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稽查提供靶向支撑。
  为进一步帮助抽检多批次不合格企业找出生产技术、质量上存在的难点、痛点,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前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结合企业抽检问题档案、全国同类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对不合格抽检结果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省市场监管局抽检发现,29家不合格企业产品重点集中在调味品、酒类、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薯类和膨化食品5类,不合格检验项目主要有菌落总数、铝、不挥发酸、过氧化值、氨基酸态氮等。
  抽检中发现某公司生产的方便食品碗坨菌落总数不合格,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深入企业生产现场调研发现:该企业生产环境干净整洁,但原料输送管道为固定管道,接口处容易滋生微生物,同时原有不锈钢管道焊接粗糙,尤其是管道内部,转子泵本身也会存留大量的产品,这些部位只是使用管道人工注水清洗是很难彻底清洁干净的;灌装头每次都是远端人工打入水清洗,从未打开做人工的COP清洁和消毒,对于面糊这类半固体产品设备端口存在清洁死角。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建议企业生产结束应彻底清洁,还建议企业安装CIP清洗系统,确保每次生产后都能够彻底清洗设备内表面,防止死角内留存的产品孳生微生物,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
  再以调味品中食醋为例,抽检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有总酸、不挥发酸、菌落总数。总酸是反映食醋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总酸高则表明食醋中粮食发酵成分的含量高,含量低发酵成分就低。通过现场调研发现,食醋总酸含量不足均为配制(勾兑)过程组分配比失控,造成总酸含量不足。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生产过程中勾兑水分增加。此外,实验室总酸检验能力不足,化验员缺乏培训,检验的准确性不高,才未能及时有效发现问题。

架起助企惠民“连心桥”

  核查处置作为食品抽检监测中的重要一环,一头关系着老百姓的饮食安全,一头牵动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省市场监管局秉承“寓监管于服务,以服务促监管”的理念,组织专家先后赴晋城、运城、晋中、朔州等7个市16个县(区),深入企业生产现场,从企业的原料采购、库存管理、研发、工艺、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检验、人员、设备管理、清洗消毒、食品防护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排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分析,推动食品产业升级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多批次不合格企业产生的原因首先从客观因素上看,部分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硬件设施和环境较差,存在规模小、设施差、流动性大、管理不规范、诚信自律意识较弱等问题。其次,食品行业业态复杂、管理链条长、保障难度大等因素也增加了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可能性。”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工作人员介绍。
  从现场调研情况来看,除饼干、膨化食品企业为略有规模的企业外,不合格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不能有效分开,企业管理人员多为家族成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没有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理念、意识和知识。
  “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和专家们的现场调研,及时发现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第一时间帮助我们整改并解决问题。同时,大大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吕梁某食品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多批次不合格企业分析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供应链管理、保护企业声誉、提升员工素质、促进行业自律、加强监管力度以及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处长杨丽峰说。

打造提档升级“工具箱”

  在食醋企业现场调研时发现,食醋作为酸性食品,本身含有的醋酸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因此食醋中菌落总数超标说明食醋加工环境存在问题,生产工艺中杀菌措施未有效实施或杀菌方式不当,生产过程中人员、环境、设施设备、虫害、内包材等管理不当造成污染。
  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在经过数据分析、实地调研后,省市场监管局根据食品抽检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合格产品出现的原因、现场调研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对重点问题制定了风险管控清单。
  一方面,指导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优化生产加工条件、严格原料验收把关、强化生产过程控制等,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落实。
  例如针对食醋企业,专家组提出诸多建议:原料的管理要避免用玉米代替高粱;原料进货和储存过程中要避免霉菌的孳生,库房要通风并控制温度和湿度;整体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还要做好综合虫害管理;要做好尾稍醋的管理,包括尾稍醋池的定期彻底清洁,确保用于淋醋的尾稍醋没有腐臭味,微生物含量达标;要对醋杀菌温度和时间标准化,并且记录每批次产品的杀菌温度和时间组合,如果采用新工艺灭菌一定要做好新工艺的杀菌效果验证,验证能够符合杀菌要求后才能作为标准工艺用于正式生产;对于内包材的管理要有专门存放内包材的库房,要避免尘土堆积,定期检查,内包材库房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霉菌孳生。
  另一方面,指导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如加强对企业检验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定期组织企业进行检验能力验证等,实现风险防控闭环管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杨丽峰表示,将继续统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保安全”与“促发展”,坚持以民为本、问需于企、精准帮扶,努力做到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不失温度,在体现温度中不失法度,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孟婷

(责编:褚嘉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