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有道 污水变清水
——万荣县统筹财政资金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用财有道 污水变清水
——万荣县统筹财政资金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远山掩映下,万荣县周边乡村,清流潺潺,风景如画。路旁的柳树吐绿,桃花绽放,散发出阵阵醉人的清香。
这样的美景得益于万荣县持续下大力、倾财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标杆区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投资5436万元,建成20座设计日处理总量4460立方米的乡村污水处理站点,日常态进水量2373立方米,惠及村民14.6万人,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区域性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夯实基础
一体化改造生活污水管网
“生活在城里的人,很难体会到在农村用上冲水马桶的幸福。”永利村村民王建明说,3年前的这里,因为没有下水管,巷道污水横流,旱厕臭气熏天,洗澡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年轻人找对象都成了问题。
“大部分地方搞美丽乡村建设,把钱都砸到了种点树、摘点花、刷个墙、修个路等‘面子’工程上。”永利村党支部书记王靖博坦言,巷道里没有下水管网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的便捷与品质。但修建管网是个艰巨工程——费力费钱,很多地方不愿意啃这块硬骨头。
一直以来,农村生活健康用水和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健康和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强化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是关键。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万荣县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采用特惠制奖补方式,集中财力夯实基础,持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在乡村主巷道由财政全额投资建设下水管网、支巷道由“财政奖补+群众自筹”建设下水管网,同步推进“厕所革命”“厨浴革命”、垃圾处理,一体化解决农户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万荣县财政局局长孙永安微笑着介绍,万荣以海绵城市的理念解决乡村的排水和排污问题,从泄洪、排污、改厕、修厨、治脏入手,财政投资2.5亿元、群众自筹资金1亿元在215个美丽乡村大小巷道铺设与城市标准接轨的下水管网110万米,13000户农户改建了“水冲式”厕所,建成村级公共厕所122座,过去农村“废水靠倒、厕所靠抽、污水雨水乱流”的窘境逐步消失,曾令人头痛生厌的角落已变成了现代农村文明的窗口。投资11126万元建成并运营了21处污水处理站点,集中连片解决了52个行政村的污水排放问题,有力夯实了管网建设之基。
“这个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集中财力,解决农村过去许多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万荣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表示。
因地制宜
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
3月28日,万荣县南张乡东苏冯村,远处污水处理站沟渠里的水波光粼粼,近处,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明亮的路灯下,两层小洋房,一层小宅院,粉墙黛瓦格外精致。
“生活在我们村真是太幸福了,就像在公园里一样。”早上8时许,64岁的村民袁印赞笑呵呵地说,村里老人多,冬天、雨天、夜间去院子里都很麻烦,也不安全,“方便”一直都不方便。2022年5月南张乡中水回收利用建设项目建成,东苏冯村也对全村生活污水、厕所下水道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了一根管道连到底,实现污水净化、集中处理和重复利用,这一局面才彻底转变。
“如何避免集中污染、二次污染”“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利用”?这是万荣县规划设计乡村污水处理站点考虑的首要问题。
对此,万荣县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考虑农村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地形地势、污水产生量、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排水去向“六要素”,分别规划设计乡村污水处理站点,不搞“一刀切”,着力减少基础性投入,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应管尽管、应治尽治。
该县分类施策,将城区周边村、城中村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荣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将“人口总规模900户以上,日生活污水排放量180—220立方米左右”的较大的独立村庄,单独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站点。在居住相对集中连片的相邻村庄,万荣县将就近几个村管网并联、资源整合,集中建设一个污水处理站,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同时在人口偏少、居住分散、位置偏远的村庄,一方面结合户厕改造,实现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还林还田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建设小型污水收集池集中转运治理,解决了所有乡村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问题。
以荣河镇临河村污水处理站为例,该站总投资303万元,设计处理规模为200立方米/天,建设内容包括微生态滤床、道路硬化、高负荷厌氧反应池、格栅井等井室、成品管理房、3000立方米蓄水池及附属配套工程等。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临河村、沙石范村和后土大街西段的污水排放问题,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实现了中水循环利用。同时,站点成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小型湿地公园。
建管并重
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长治长效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深入打好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是污水处理站想要长效发挥作用,管理也不能忽视。
“这个生活污水处理站是自动运行的,维护与管理非常简便。项目由污水处理站和中水回收站两部分构成,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集污水收集、处理、回收、利用四个功能于一身,每天可处理15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为南张街道周边1100亩耕地提供浇灌用水。”在万荣县南张乡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银虎说。
建完之后如何有效管理?万荣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均由建设方进行日常巡检管护,统筹考量到投资成本、运营成本、日常操作、生态环保、处理水质等关键因素,目前主要选用微生态滤床处理工艺,其自动化程度较高,不需要专人全天候驻守,只需巡检电机正常运转,建设方每天安排2组4人即可承担全县10—20个污水处理站的运维工作。
建成后的中水回收池可起到泄洪抗旱、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处理后的中水水质较好可用于农田灌溉、消防取水、绿化浇水和农药喷洒等,且价格低于自来水和井水,这既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也作为一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维持站点的日常运营,雨污分流、污水入管、废水进站、循环利用,让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万荣县建立“县级抽查、部门检查、乡村自查”的农村生活污水督查机制,定期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排查检查。
“再生”污水带来的效益还不止于此。“这一项目建成后,不仅有效减少了周边农村污水乱排乱放,还为南张街道增加了防汛泄洪能力,降低了灌溉成本,提升了人居环境水平。”王银虎透露,将项目交由村集体运营后,南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了3~5万元。
目前,万荣县11个微生态滤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年可回收利用中水38万立方米,总收入17万元。
万荣县委书记李永辉表示,未来,万荣县将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实事求是、久久为功,紧紧抓住农村生活健康科学用水和污水治理“小切口”,纵深推动乡村“外在美”“内在美”相衔接、“眼前美”“持续美”相贯通。
本报记者任志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