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如何分配?怎样用好管好?
——聚焦增发国债第一批资金预算下达
资金如何分配?怎样用好管好?
——聚焦增发国债第一批资金预算下达
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记者18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日前已下达第一批资金预算2379亿元。
第一批资金预算是如何分配的?怎样用好管好?记者采访了财政部预算司、农业农村司相关负责人。
资金跟着项目走,2379亿元预算已下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查批准,今年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此前,多部门联合成立了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并确定了第一批项目清单。根据已确定的项目,财政部下达了第一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元。
其中,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达1075亿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达1254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达50亿元。
“项目确定一批,资金预算就及时随之下达一批。”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说,为确保增发国债资金及时下达,财政部已提前对国库资金进行准备。同时,与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已在四季度推进了国债发行。
据介绍,此次增发国债一次性提高了对地方的补助比例或补助标准,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受灾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
根据部署,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拟通过今年预算安排5000亿元,结转明年5000亿元。
王建凡说,下一步将根据项目审核的具体情况,分批下达其他领域国债资金预算。“今年预算安排的5000亿元将根据项目审核进展尽快下达。”
资金分类使用,支持灾后恢复重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增发国债第一批资金预算下达之后,将具体如何使用?
分类型来看,此次下达的1075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全部按照项目分配,将用于支持京津冀等全国12个省份的1508个项目。
具体来看,这些项目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机构的灾后恢复重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
1254亿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将用于支持全国1336个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及修复灾毁农田共5400万亩。
“一方面,资金优先支持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合计支持规模为2885万亩;另一方面,加大对粮食主产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此外,还将各地上报的248.3万亩灾毁农田全部纳入支持范围,支持地方及时修复灾毁农田。”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副司长魏高明说。
此外,第一批资金预算中还包括了50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这一资金将用于支持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45个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能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以及人工影响天气能力。”魏高明说。
管理多措并举,确保资金用出实效
万亿元的国债资金来之不易。如何规范管理、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用出实效?
据悉,为规范国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财政部日前已制定印发《增发2023年国债资金管理办法》,从国债资金用途、资金分配和预算下达、资金使用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我们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项目预算后,原则上于7日内商有关部门分解下达。地方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不得超进度拨付资金,不得在年底突击花钱。”魏高明说。
在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财政部已积极采取三方面举措:
一是组织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对国债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增发国债资金将会成为财会监督的重点。
二是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财政部在预算下达后将有关项目信息全部导入预算一体化等系统,并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时将国债项目具体信息、资金下达及使用等情况导入系统,通过系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控。
三是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履行财会监督主责,建立全流程监控机制,压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的责任,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加严格的要求,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确保将资金用出实效。”王建凡说。
新华社记者申铖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