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如何转型才能留住消费者?
“书店+”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实体书店如何转型才能留住消费者?
“书店+”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实体书店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数据显示,当前我省拥有3200余家实体书店。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功能性购书逐渐转移到线上,电子书、听书等新型书籍形态层出不穷,实体书店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似乎正在遭遇行业的寒冬。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书籍的需求仍不可小觑。据统计,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较上年有所提升,阅读量为4.78本,高于2021年的4.76本,45.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除此之外,纸质书页的固态化、实体化特性,以及书店的空间聚集属性,也都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提供了依据。但如何转型才能留住消费者,这是每个书店人都在思考的终极问题。
传统书店的消费业态正在改变
每周三是省城新华南宫书店的开放日。
11月22日,记者凭借着预约二维码来到了这个全省首家实行会员制的书店。刚进门不久,就听到一位大爷向工作人员咨询如何预约,如何办理会员等问题。这位大爷叫王有年,就住在附近,他说:“这家书店给我的感受首先就是气派漂亮,亮亮堂堂的,放着慢音乐,很适合安安静静地读书。”
太原工人文化宫是省城唯一保存完整的仿苏式建筑,书店内部以灯带建成的拱门区隔图书类别,营造出鲜明的时空感。一条主干道贯穿整间书店,两侧放置的书架分割成一个又一个紧挨窗台的阅读空间,私密性与明亮度兼备。据了解,新华南宫书店有8万册图书,按阅读主张分成党建书房、科普世界、艺术漫步等13个大类。新华南宫书店店长连毅说:“会员制就是想给喜欢读书的人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提前预约好位置后,拥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空间。”
相较于会员制,更多的书店选择了增加消费项目,打造综合的阅读消费空间。太原市新华书店下属15家门店逐步从传统的书店转型为阅读新空间,同时,开办了晋阳湖城市书房、迎泽城市书房、文瀛城市书房,自开放以来共接待读者50余万人次。
来到省城龙湖万达广场的西西弗书店,一进门,记者就看到展台上摆放得满满当当的《2024惜福阅历》,这是西西弗出品的文创产品,“每日一问一书摘”的形式十分契合读书的主题。当前,文创产品在实体书店的占比越来越大。在西西弗,各类文具、记事本、积木、八音盒等产品琳琅满目、颇有巧思,摆放了数列书架。
同时,咖啡、果茶等饮品消费也是西西弗书店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来到西西弗书店,会挑选一两本自己心仪的书籍,带到饮品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读书。
“书店越来越成为优化读书环境的一种消费空间。”西西弗书店的康店长说道,“虽然位于热闹的商场,但书店通过环抱式的陈列书架,数以万计的书籍摆放,能让读者快速进入到安静专注的阅读状态中,而舒适的座椅和持续优化的餐饮产品,又能让读者享受具有情调的阅读氛围,这也是为什么西西弗书店能在商场中长期运营下去的原因。”
当下,越来越多消费者在线上购书,他们对书店的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书店打造的阅读消费空间正逐渐成为新的商业潮流。
书仍然要做书店的主角
“线上买书比在实体书店便宜多了,当当网、京东等电商平台经常推出促销活动,而且想买的书基本都有,我提前列好书单,一站式就能买好。”正在读研三的学生刘畅表示,“一般去书店都会约上朋友一起,喝点东西,读读书,享受书店的阅读环境。”
把书店看作是一种社交环境,这可能不是刘畅一个人的想法。近年来,“网红”书店正成为消费者打卡的“新欢”。但当书店变成聊天、餐饮甚至拍照打卡的碎片化消费场所,它独特的文化性逐渐被消解时,书还是书店的主角吗?
11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省城小店区茂业天地购物中心旁的锦绣书局,这是一家由太原市国资委直属企业——锦地城市运营集团投资建设的书店,集读书购书、文化活动、餐饮文创为一体。“当下,新的业态纷纷涌现,书店增设新的消费项目,业界对于‘书店+’还是‘+书店’的讨论很激烈,每个书店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认为书店的主角还应该是书。”锦绣书局的负责人赵鹏说,“喝咖啡可以去咖啡馆,买文创可以去博物馆,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咖啡轻食,这些消费并不具有独特性。书店的文化属性就是书赋予的,一旦重心偏离,搞成‘快餐式’消费场所,那会得不偿失。”
当问到开书店的原因时,赵鹏告诉记者,书店的文化属性很强,能与周围的居民产生强大的精神联结。尤其在茂业天地购物中心这样一个中青年群体聚集,消费力较强的商圈附近,如果能让逛商场的消费者顺路来书局拿起一本书翻阅,或是闲暇之余来感受阅读环境,这对他们都是很大的鼓舞。
西西弗书店的康店长同样认可“书店+”的概念,他说:“咖啡、撸猫、文创……这些都只能为书店锦上添花。西西弗书店的经营理念,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想看的书,所以我们这里的书种类多,数量大,上新频繁,始终秉持以售书为核心的书店经营模式。”
让去书店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在省城解放路东侧的古籍书店,虽然没有专门设置阅读区,但读者依然络绎不绝。写着“年年有余”的中式风屏风、立柱上挂着的书法作品,以及颇具年代感的书籍,都在向消费者诉说着古籍情怀。热爱历史的张文斌说:“我经常来逛这家书店,书法字帖、历史文献很多,感觉很有味道,《燕国八百年》就是我在这家书店看完的。”
作为人们熟知又认可的城市文化标志,消费者从走进一家书店开始,书店的店名、室内装修、书的选品、环境氛围等因素,无一不在向消费者传达着书店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单单在消费产品,更是在为所认可和向往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理念买单。
把去书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个理念的实践先锋书店是日本的茑屋书店。东京银座的一家茑屋书店将一棵树龄有300年左右的中华真柏放置咖啡桌上,供消费者观赏,感受当地的枯山水景观。在《茑屋经营哲学》一书中,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分享了他的经营逻辑:策划的价值在于“该策划是否能增加顾客价值”。当去书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后,消费者能获得文化滋润和精神愉悦,这也是现代书店致力于打造综合阅读空间的原因。
记者采访当天,锦绣书局正在举行《大地上的山西》读书分享会。在大厅接近10层的木质阶梯上,读者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听着该书作者姜剑波的分享,而他们的背后是整墙的书架,摆满了各类图书。
对于致力于将书店打造成共享文化空间的书店人来说,举办读书会、书友交流会等活动是常态。
“我们专门邀请了上海的团队进行书店的装修设计,还聘请了荣获过全国咖啡拉花大赛冠军的咖啡师,现在已完成明年一整年的活动规划,每个节日都有,活动类型有20多种。”赵鹏坦言:“当读书逐渐成为享受的、社交的、体验的,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书店应当作出改变。城市生活节奏很快,读者更愿意在舒适、放松的环境下读书,把读书与社交、生活相结合,是我们留住读者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报记者高玮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