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吐槽“一品多价”,有人表示比平时买的还贵……

“双11”价格变来变去  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产经消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1113_a77fad56551dd4b5b5be83ceaa0cd358.jpg

20231113_8ca032562af103413546307609b2ec5a.jpg

20231113_def2dd28a9a705b6ff53799b83739e6a.jpg


  “价格不停变,越临近反而越高,同一店铺同一款产品差价两百多元,看不懂的‘双11’!”“都说是全年最低,该信哪一个?”……
  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变化莫测的价格让消费者直呼看不懂。
  “年度最低”“全网最低”靠谱吗?
  今年的“双11”在半个多月前就拉开了序幕,各大电商平台、直播间相继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一些平台、商家的“年度最低价”“全网最低价”真的靠谱吗?
  “11·11击穿底价,下单要快!”如此诱人的宣传话语,出现在电商平台一款乐高积木霸王龙的宣传图片上,标价139元,孙女士今年5月的实际购买价格为113元。
  “官方指导价299元,11·11官方补贴,到手197.1元。”一款乐高月面探测车,孙女士今年5月的实际购买价格为179元。
  “都说‘双11’是全年最低价,还准备给儿子买玩具作为新年礼物,结果比我平时买的还要贵。不知道所谓的击穿底价,这个底价究竟在哪里?”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网购经验的孙女士愤愤吐槽,她期望商家不要玩促销游戏,能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刘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双11”期间想囤点日用品的她发现,金纺衣物柔顺护理剂4KG,2个装的,今年3月的时候79.9元,“双11”价格为99.92元。一款办公桌垫今年“双11”的价格为59.9元,去年“双11”55元。
  前后差两百多“一品多价”让人咋舌
  往年“双11”,由于各家电商平台的促销优惠及补贴不同,同款商品在不同电商平台不同价,或者出现了同一平台的不同商家“一品多价”,而且价格相差较大,使得不少消费者时常在多个平台、多个商家之间来回比价,最终选择一家入手。但在今年“双11”,却出现了同一电商平台、同一商家、同一商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价格频频波动,幅度之大让人咋舌。
  10月31日至11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随机选择3款商品,包括儿童玩具、奶粉、咖啡,观察其在同一电商平台、同一店铺的价格,发现这3款商品价格都有波动,差价最大的达两百多元。
  比如,咖宝车神暴风重装巨人5合体玩具,10月28日在京东电商平台上的价格是599元,10月31日的价格是504元,11月1日变成了456.9元,11月9日变成了639元,11月10日变成了669元,11月11日又变成了531元。
  一款800克一桶的婴儿奶粉,11月1日的价格为151元,11月10日的价格为159元,11月11日的价格为150元。
  一款80克的雀巢金牌咖啡,11月1日价格为27.24元,11月11日价格为21.6元,但无现货,可选择“无货订购”。山西晚报记者点击“无货订购”,赫然看到“价格以补货时为准”。
  不仅如此,同一平台的不同商家经常出现“一品多价”的情况。同样一款咖宝车神暴风重装巨人5合体玩具,在同一天同一个电商平台的不同商家店铺里,分别出现了531元、488元、515元、594元、469元不等的价格。80克的雀巢金牌咖啡出现了26.32元、29.5元、30.4元、32.9元、59元、28.9元等不同价格。
  买贵了怎么办?这几种方式可试试
  从2009年到2023年,“双11”至今已经开展了15年,这个由单一电商平台发起的消费狂欢节,发展到席卷线上线下全行业,活动的时间也由一天延伸一个多月,由此还引发“6·18”“双12”等多个大促节日。促销类型也由以往的各种优惠券、满减送、跨店减等复杂的计算,变成今年出现的多个电商平台竞相推出:“回归低价,拒绝套路”“买贵就赔”。
  今年上线“买贵就赔”的服务中,京东称,“双11”期间,8亿商品全程价保30天及以上;淘宝则表示,平台上所有百亿补贴商品承诺“买贵必赔”,如果买贵了,平台将补偿差价等额红包。这意味着消费者在购物全程,包括售后保价期间,都可以对已购买商品进行多平台比价,用好“买贵赔付”,用好“售后保价”,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针对商家各种眼花缭乱的促销,为了减少消费纠纷,做到维权关口前移,山西省消费者协会也提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优惠活动,消费者容易在优惠诱导下冲动购物,跟风抢着下单购买,结果买到许多无用的商品。消费者应按需购买,随买随用,谨慎囤货,并注意商品的保质期。
  消费者不要出于对主播个人的盲目信任或受直播平台以“价格低廉”“秒杀”或“数量有限”等宣传营造的产品稀缺等营销氛围影响,更不要被经营者人为制造的狗血“剧情”所蛊惑而盲目冲动消费;如发现所需商品后,消费者不要着急拍下付款,要多看看买家评价,不要一味关注网店的销售量、好评等信息,应同时注意中评、差评等评价,才可识别出商家刷单、刷好评造假等违法行为。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省电子商务经营者“双11”网络促销经营活动发出合规提示,电子商务经营者要公示促销规则,明确优惠活动使用范围和权限,不设置复杂使用条件,按规定明码标价,不得实施“先涨价后打折”等价格欺诈行为。

山西晚报记者 程洁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