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山西篇】乡村振兴有奔头更有干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记者在吕梁乡村采访时看到,无论是领着村民干的基层干部,还是先富起来的创业能手,抑或是慕名而来的众多游客,无不展现出乡村里的勃勃生机。
  在临县孙家沟村,村民惊喜地发现,这座集“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于一身的古村走进了画家的笔墨画里;在中央军委三局旧址,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诉说着烽火岁月,也让孙家沟村成为红色基因传承的“主阵地”。
  现在,到孙家沟写生、开展红色教育的外地来客越来越多。这里的村干部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气旺了。人气旺,就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曾几何时,村民把改变寄托于“背景离乡”。“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眼望到头的未来,让许多百姓离开乡村外出打工。
  当这种固化思维被打破,视野变得开阔,村民对乡村的文化自信被唤醒,乡村便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灵魂与脊梁。
  近年来,吕梁的变化清晰可见:吕梁山护工中涌现出了全国、全省人大代表;刚毕业的大学生转变观念投身护理行业;弓阳村27岁的返乡大学生在网上直播带货,销售家乡农产品;临水村开展的各色活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政策引导的力度和乡村抱团发展的浓厚氛围。
  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在今年的吕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吕梁发展,关键在人,根本靠干。政府要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靠实干践诺,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难办的事想法办,说到做到、干就干成。如此,才能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吕梁,绿水青山、文化古镇已成为发展的“流量密码”。美丽乡村从建起来到火起来,百姓实实在在的收益,是最有力的证明。展望未来,只有让“乡村振兴有奔头”成为普遍共识,才能让干部群众思想的沃土上结出丰硕果实,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张剑雯 李全明

(责编:马云梅、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