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粮食单产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单产提升是稳粮增粮的关键抓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2年聚焦“三农”议题,明确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山西省作为北方省份,面对复杂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必须以系统思维破解单产瓶颈,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良田沃土的增产动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三晋力量”。
  提升粮食单产,需以防灾减损筑牢“稳”的基础。气象预测显示,山西省2025年度降水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洪涝与阶段性旱象并存。这要求我们深刻践行“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理念,构建全链条防灾体系,应分品种制定应急预案。玉米注重防倒伏技术推广,小麦强化赤霉病监测预警,大豆做好抗旱保苗准备。分区域建立防御机制。晋南平原完善排灌设施应对洪涝,雁北地区推广集雨补灌抵御干旱,太行山区强化地质灾害巡查。将防灾减灾纳入粮食生产考核体系,变“灾后补救”为“灾前防控”,方能守住单产基本盘。
  提升粮食单产,要靠技术集成激活“增”的潜力。山西地形复杂,从平川到山区海拔落差大,需推动农业技术“精准滴灌”。北部地区推广“膜侧播种+浅埋滴灌”技术,在保墒提温的同时节水30%以上;晋东南和中部地区普及“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实现耕作效率与播种质量双提升;南部地区深耕“两晚两增”模式,延长作物生育期以提升千粒重;山区创新“保水剂+深松耕”组合,破解缺水少肥难题。这些经实践检验的集成技术,既要“因地制宜”选对路,更要“因势利导”快推广,通过示范田建设、技术培训等方式,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好,让科技成为单产提升的“金钥匙”。
  提升粮食单产,须用良田建设夯实“产”的底盘。高标准农田是单产提升的“硬件支撑”,超长期国债要向国定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倾斜,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提前开展前期工作,抓住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申报窗口期,确保资金到位即开工。在新增水浇地建设任务中,需强化“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推动高标准农田与水利工程无缝衔接,让旱地变良田、薄田变沃土。同时要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推广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实施土壤酸化治理,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吨粮田”的潜力载体。
  提升粮食单产,离不开政策协同凝聚“合”的动能。单产提升是系统工程,需形成“国家政策引导+省级统筹协调+市县精准落实”的闭环。要统筹超长期国债、中央财政资金等多元投入,向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县和整建制提升行动县集中发力,打造单产提升“示范标杆”。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农业农村部门抓技术推广,水利部门保灌溉供水,财政部门强资金保障,形成“一盘棋”格局。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带头提升单产,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小农户融入单产提升行动,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

李全宏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