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盯上考生 警惕“录取”设圈套
诈骗盯上考生 警惕“录取”设圈套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季,也是涉考类诈骗发生的“高发期”。近日,山西省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公众平台发布风险提示,收到声称“分数不够能补录、点链接补办通知书、来电发放奖金补助”等信息,往往是精心设计的诈骗圈套,务必提高警惕。
诈骗花样翻新,威胁不容小觑。从网警部门揭露的常见套路来看,主要有:虚假通知,催缴费用;内部操作,花钱补录;伪造信息,散播谣言;假冒身份,发放奖助学金;钓鱼链接,盗刷资金等。考生及家长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招受骗。尤需警惕的是,诈骗手段以技术为“外衣”,隐蔽性更强,迷惑性陡增。例如,利用AI生成逼真的“官方文件”,或通过自媒体账号炮制涉考信息谣言,并借助算法推荐实现精准推送。
筑牢反诈防线,保持理性是抵御骗局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成绩如何,考生及家长都应坚信官方招录信息的真实性,彻底摒弃“走后门”“找关系”等侥幸心理,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录取。谨记“四不”铁律,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信“内部指标”的蛊惑,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应对技术诈骗,监管必须跑在前面。开发智能识别系统,拦截虚假链接、可疑账号;建立高考诈骗资金预警模型,自动提醒异常转账等。唯有持续强化技术反制能力,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深化跨部门协同监管,才能筑牢反诈防火墙,确保信息安全和录取工作平稳有序实施。
撰稿兰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