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守牢薄弱环节
盯紧守牢薄弱环节
防汛救灾进入关键时期,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盯紧守牢防汛薄弱环节,成为守护百姓福祉、确保安全度汛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压实政治责任,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汛救灾,关键是盯紧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取决于特殊地段、特殊时间、特殊群体的安全保障措施是否到位。要坚决杜绝防汛意识淡薄、风险研判不足、隐患排查不彻底、预警响应不及时、抢险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发生。
堵住潜在“风险口”,筑牢防汛安全堤。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区和堤防、水库、淤地坝、行洪河道、矿山、尾矿库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比如,对淤塞河道立即清除碍洪障碍,推广生态护坡提升行洪能力;针对病险水库,要加快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对于城市易涝点,要加大排水管网改造力度,增加排水设施,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期整改,确保整治措施落地见效。
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全方位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气象、水文等部门的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雨情、水情、汛情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尤其要聚焦山洪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加密监测频次、细化预警流程,筑牢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同时,强化应急演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全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一旦发生险情,要确保迅速响应、科学处置、精准施策,保障指令传达全程畅通、应急资源高效调配,力争将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加强防灾减灾避险抢险宣传教育,提升应急处置自救互救能力。开展防汛知识科普讲座、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让群众熟悉暴雨、洪水等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避险要点;结合典型案例剖析灾害成因与应对失误教训,增强群众对风险的警惕性和应对的紧迫感;组织模拟防汛应急演练,指导群众掌握沙袋堆砌、应急排水、安全转移等实用技能。让主动防范的意识深植于心,让避险自救的技能熟练于手,才能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木桶效应说明,防汛成败系于短板。只有盯紧守牢防汛薄弱环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汛措施,才能筑牢防汛安全堤坝,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甬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