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全时旅游生态
营造全时旅游生态
夏意正浓,文旅潮涌。山西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自信之源,加速拓展全时消费新维度,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文旅新场景,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山西坐拥超过2.8万座古建筑和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托《黑神话:悟空》IP的深度赋能,山西众多景区成为文化和古建爱好者竞相探访的网红打卡地。
同时也要看到,山西四季分明,旅游淡旺季差异显著,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全时旅游生态,仍需持续升级业态,提升综合体验,在“全时”维度上补短板强弱项。全时旅游的核心是解决时间资源错配问题,实现旅游服务全天候、全季节可持续运营,需要系统性的资源重组与精准施策。避免旅游时段开发深度不足,强化景区夜间和特色内容支撑,提升二次消费占比。
深化业态创新,打造全时体验矩阵。立足“游山西·读历史”品牌与文物活化利用政策,深度开发特色产品。夜间可着力打造“古建+沉浸式演艺”“古建+主题夜宿”“非遗夜市”等项目,营造独特的夜间文化消费场景。策划“古建探秘研学季”等主题性、参与性强的活动,并配套温泉康养、特色餐饮,形成“文化+康养+美食”组合拳,将“引客来”升级为“留客住”“引客返”。
强化系统协同,畅通全时服务链条。提升智慧文旅平台覆盖率与功能集成度,实现“一部手机游山西”,涵盖全时信息查询、预约、支付、反馈。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景区与高铁站、机场、市区枢纽的夜间及淡季接驳专线,探索与网约车平台合作设置景区优先调度区。推动主要景区、酒店、餐饮、娱乐场所数据互通,基于游客动线提供个性化全时消费推荐与服务联动,如夜游结束推荐附近深夜食堂或特色演艺。
改革考核机制,树立全时发展导向。革新考核指挥棒,提高“夜间旅游收入及占比”“二次消费人均金额”等反映全时运营效能和质量效益的关键指标的权重。建立与考核结果挂钩的财政奖补、项目审批、宣传推介资源倾斜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和景区运营商将工作重心从单纯追求“人次”转向提升“全时效益”和“游客满意度”。
全时旅游非概念创新,亦非简单复制,其核心在于精准匹配供需、强化系统协同、提升综合效益的务实举措。下一步,关键在于优化资源配置,破解“旺季人满为患、淡季门可罗雀”的困局,构建“四季皆旺、昼夜精彩”的全时旅游生态。
沈鑫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