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
让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我省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全省“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建设范畴,因地制宜实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四大工程,推动农村黑臭水体系统得到治理。2024年,我省共完成70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累计铺设污水管网91千米,清理垃圾2.2万立方米,清理淤泥39万立方米,修建生态护岸6.9万平方米,种植植物6.4万平方米。
然而,我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尚不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旧存在,一些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深入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各地应结合实际,多维发力,促进各项民生举措落地生根,让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
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要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推动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协同治理。对于居住较为集中、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可采用集中处理为主的常规治理模式,如在城镇周边,可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辐射到周边行政村;在居住分散、干旱缺水的非环境敏感区,结合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采用分散处理为主的简单治理模式。同时,加快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要强化突出区域系统治理。一方面,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各地探索适合本地的畜禽粪污处理模式,像文水县建立全流程产业链的做法就值得推广;另一方面,加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此外,还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通过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等多种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只有人人都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绘就山西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让“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乡村成为美丽山西的生动写照。
李全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