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保障之要。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强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出全方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效、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政策举措。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是关键。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加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补齐补强短板弱项。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整合公共资源投入,促进城市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向乡村辐射延伸,推动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城镇居住的农民工群体,最大期盼就是能够在常住地享有子女教育、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这次中央专门出台政策,从制度保障上给农民工群体吃下了定心丸。落实常住地主体责任,当务之急是要以人口集中流入地城市为重点,推动“一城一策”制定实施办法,让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在常住地就可以办理,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标准是推进工作的重要遵循。进一步细化制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比如,教育服务,不仅要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更要围绕师资、班额、经费保障等方面细化质量标准。上海、杭州等地在衔接国家标准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标准质量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公共服务涉及不同行业、涵盖多个领域。需要坚持系统思维,运用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加快释放“乘数”效应。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破地理空间界限,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偏远山区、农村地区覆盖延伸。加强资源优化整合,加快构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高效统一的平台体系,更好提升优质资源可及性。
让全体人民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人群更加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责所在,离不开各方大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学前教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体育休闲、家政服务等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更好激发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活力,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就不难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公共服务供需均衡。
刘小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