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青年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推动青年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樊雅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日,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挖岗位、提能力、优服务、强保障,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我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列为“一把手工程”,开展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青年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山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超29万人,今年预计再创新高。从就业形势看,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有所增加。同时,部分传统行业企业用工需求收缩,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压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采取更有力措施,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鼓励企业扩大市场化岗位供给,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发适配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化职位,同步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机制,推行校企联合培养与订单式就业模式。统筹政策性岗位供给,扩大基层公共服务岗位覆盖面,动态发布乡村振兴、社区养老等领域岗位,加大“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招募力度,引导毕业生向县域经济、艰苦地区流动。激发新业态就业活力,出台灵活就业支持政策,鼓励毕业生参与平台经济、文旅融合等新业态创业,支持县域经济与青年创业联动,打造特色产业孵化基地,通过税费减免、创业贷款等降低创业门槛。
全力支持提升就业能力。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增设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课程,推行“微专业”和跨学科选修制度,增强课程灵活性与实用性。实施青年求职能力提升计划,组织企业实训营等实战化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职业规划指导,重点提升沟通表达等软技能。深化产教融合,支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强化毕业生岗位实操能力。扩大就业见习规模,促进毕业生实践经验积累。
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组建“政企校”专家团队进校园,提供个性化职业规划与心理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多元化就业观。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线上搭建“互联网+就业”平台,整合岗位信息、求职指导等功能;线下开展“职引未来”系列招聘活动,针对重点产业、重点群体举办专业化招聘会。完善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对脱贫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优先推荐岗位并落实社保补贴等政策。
持续发力优化就业环境。推动就业政策与产业、教育政策协同联动,制定灵活就业规范标准,完善档案转递、社保跨区域接续等配套细则,消除毕业生流动障碍。强化就业权益保护,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整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问题,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推动创业孵化基地与产业园区功能衔接,简化商事登记、知识产权质押等审批流程,提升创业资源集成供给能力。通过典型事迹报告会、短视频展播等形式,宣传基层就业、技能成才的先进案例,营造全社会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更是山西转型发展的生力军。全省上下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好政策组合拳,畅通就业大循环,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与山西同频共振、共同成长。[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对外开放研究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