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住上“好房子”
让更多人住上“好房子”
小区人、车、非机动车分流,层高不低于3米,全龄友好型活动场地,至少设置一部担架电梯,合理配建公共厕所……近日,省住建厅等12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推进“好房子”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对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的实化细化,将让更多人住上“好房子”。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好房子”做出界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我省《方案》提出“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质量优良、安全耐久、配套全面、环境优美、舒适宜居、绿色低碳的‘好房子’产品”,“好房子”的画像越来越清晰。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平方米,房子“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开始转向“好不好”。
加大“好房子”供给,能够满足购房者的改善型需求,从供给端激发“有房一族”换房的意愿,拉动二手房交易、装修建材、家具家电等上下游产业消费。同时也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机会。积极推动建设“好房子”,在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有助于实现房价止跌回稳,持续发挥房地产稳大盘支柱作用,释放出扩内需、促消费的巨大潜能。
房住不炒,住房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要。“好房子”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全龄友好,不局限于大小、新旧、价格的高低和区位的远近;应推动建设不同面积、不同价位的“好房子”,让不同年龄、收入的群众都能住得上、住得起。
做优增量,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引导企业从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升房屋品质,包括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内,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积极推动全屋智能。提升存量,让老房子变成“好房子”。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楼道、环境、管理“三个革命”满足适老化、适儿化等新需求。
“好房子”是硬保障,好服务是软支撑。高品质生活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善,还要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居住需求,期待以“好房子”联动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让居民群众住得更安心舒适,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一方面,统筹实施居住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线下的生活服务。另一方面,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全覆盖,建设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让居民开窗见绿、推门见景、出门进园。
居有安食有味,尽在山西。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再到“住有优居”,令人向往。聚焦更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加快“好房子”建设步伐正当时。期待在政策推动下,高品质、配套全、设计新的“好房子”供给日趋丰富,越来越多老房子“旧貌换新颜”,成为舒适宜居的“新居”,更好托起千家万户的安居梦,共同绘就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李泽熠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